憨厚的面庞、有神的眼睛、腼腆的笑容、不多的话语、沉稳踏实,这是江苏省铜山县张集镇农业服务中心二陈村门市部经理陈志军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陈志军是个热心人,村里的大事小事,无论是生产上的、生活中的难题,乡亲们都愿意去找他。和蔼可亲的他,为乡亲们帮过不少忙。农闲时,大家都愿意进他店里闲聊一会儿,经常是一顺脚,坐下就聊开了。
记者细数了一番,离陈志军开的农资店不远,就相继开着八家农资销售店。同样是卖农资,村里人为什么更愿意与陈志军打交道?乡亲们告诉记者,“我们就认准陈志军这个人,在他这买东西不操心,服务又好,心里踏实着呢!”陈志军说:“做农资销售也是一门学问,在村里开农资店更要讲究技巧和方法,多观察、多学习、多交流是基础,及时了解农民的需求和看法则是催化剂。”
与陈志军聊天间隙,记者在店里巧遇了陈志军的小学老师陈步营来买肥料,作为陈志军的“老客户”之一,陈老师感概:“我是看着他长大的,无论他的事业做多大,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我一直对他的苛求和期望。”面对老师的关心和教诲,陈之军始终铭记于心。他告诉记者:“过去老师实实在在教育咱,现在咱就必须实实在在卖真东西给他。”
谈起与三农情愫的点点滴滴,陈志军笑得格外灿烂。从1976年至1995年期间,从生产队技术员提升至大队技术员,陈志军的心血和努力得到了肯定,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兄弟科学种植、增产增收,他主动请缨要求参加由铜山县农业局举办的农业种植技术学习班。“有问题就找陈志军,保证又快又好”,乡亲们用这种方式来形容陈志军并不为过。
工作范围广了,任务重了,肩上担负的责任就更大了。每次去各村的田间地头做技术宣传,陈志军就随身装备一个大喇叭,他解释说,技术指导是个脑力活,同时对体力也是极大的考验。先进的种植技术大伙都争先恐后地咨询,用喇叭宣传,大伙就都能听清楚自己的讲解了。
1992年左右,粮食年年丰收,但粮价却并不理想,这让陈志军看在眼里,愁在心里。头灵手巧的他又开始了大胆尝试,利用自家的自留地种起了大棚蔬菜。这一做法当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两分半自留地当年收获的蔬菜就实现了840元的高收益。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随着技术和经验的不断丰富,陈志军开始关注市场上各种蔬菜的及时价格,“什么品种价格高就种什么。”陈志军铿锵有力地说。1991年,市场上的黄瓜卖到5元/斤的高价,他又开始种黄瓜。丰收那天,当陈志军用自己辛勤劳作的果实换回3500元的高收入的消息传开后,登门拜访、参观和讨教经验的群众便不计其数。出名后的陈志军相继当上了蔬菜公司的副总经理、公社蔬菜办技术员。正是靠着这股爱钻研的巧劲,陈志军当仁不让地成为当时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代表。
行行出状元,陈志军因种蔬菜而在当地成了名人。“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徐州市劳动先进生产者”、“铜山县劳动先进生产者”……回忆起曾经的光辉岁月,陈志军显得尤为珍惜。他笑着说,任何时代都需要行业的带头人,干农业就需要勤奋,能吃苦就能挣着钱。这正如“要想致富有一招,结构调整收入高;要想富得快,快种大棚菜”。
铜山县张集镇地处黄河故道,陈之军告诉记者:“过去是‘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兔子不拉屎,四季不打粮’;今朝是‘远看像海洋,进去是暖房;蔬菜换钞票,盖起小楼房’。”一串串反映农村变化和农民心态的顺口溜,像多棱镜一样,折射出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新成绩、新气象。
当上经理后的陈志军没有停住脚步,爱“折腾”的他于2001年在家门口成立了张集镇农业服务中心,凭着一腔热情做起了农资生意。“心系农业科技,真诚服务群众”,这是店门上最醒目的两句口号,也是陈志军给自己树立的经营方向。用心换心,卖真货,强服务,当上老板的陈志军与农民兄弟打交道的途径又多了一条。卖化肥、农药,陈志军的生意原则是一定要从规模大的厂家进,宁愿贵点、少赚点也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跟得上。
科学技术在发展,农民用肥习惯也在悄然改变。2000年之前,陈志军常常仰天自问:“因地适宜、量体裁衣、科学施肥是必走之路,可啥时候才能真正用上各种作物的专用肥呢?”陈志军是幸运的,没多久,徐州田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田梦配方肥终于助他实现了这一夙愿。“使用田梦配方肥后,青菜长势好、产量高,水稻能增产100斤。和田梦的合作好比是吃东西挑对了胃口,吃得既香又饱。”他比喻道,“去年我共销售68吨田梦配方肥,今年这半年以来早已超过48吨”。憧憬未来,陈志军有理由相信今后的农资销售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陈志军是个善变的人,变化的是他的思想总是超前,步步为营。他又是一个始终不变的人,不变的是他“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种,实现农民赚”的致富行动从未改变!
记者手记
滴肥千里土
点亮万家灯
“多栽一树添春色,学艺百门挖潜能。香汗滴肥千里土,热炎点亮万家灯。”从生产队、大队技术员,到公社蔬菜办技术员、蔬菜公司副总经理,再到农资服务中心门市部经理。56岁的陈志军用自己的人生轨迹深刻诠释了一位基层农资人对三农工作的的热爱。
“把工作干好,这是我的目的;让农民增收致富,这是我的想法。”简洁的语言、朴实的表达。扎根农村、心系农民、脚踏实地、科技富农。陈志军挚爱这片土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兑现了党对农民的承诺;作为一名当代农资经销商,他实现了科学对土地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