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诸城市密州街办北十里社区的邱文平养貂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养貂专业户。谈起自己发家的经验,邱文平向记者一再强调:他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农村合作银行的支持。
“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的貂皮还没出手,流动资金就不够了,今年从农合行贷了50万元,我们养殖户之间联保,现用现贷,很方便。有农合行给咱作后盾,根本不担心资金问题。”这位59岁的老汉动情地对记者说:“希望你们好好宣传一下农合行对咱老百姓的帮助。”
据记者了解,像邱文平一样在信用社扶持下发家致富的农民在山东还有很多。这一幅幅生动的农家致富画面背后,是山东农信社在信贷支农模式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联保模式——
让农民抱团发展
几年前,邱文平就牵头成立了诸城市大森林特种动物养殖专业合作社。诸城农村合作银行对合作社成员采用联户联保、大联保体等方式发放贷款,已累计为合作社成员发放信贷资金5000余万元。
邱文平告诉记者,“合作社成员间联保,放款的风险就减少很多,贷款也就更加容易,一般用贷款证当天就能办下来。”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山东农信社又推出了 “村大联保体贷款”业务,采取“农户联保+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担保”的方式,将村民组成大联保体,贷款额度也相应提高到10—30万元,利率低于一般信用户30%以上。新的担保模式,受到了农民广泛欢迎,掀起了又一轮支农高潮。
2007年,广饶农村合作银行进行了村级大联保体贷款试点,依托富源蔬菜种植合作社,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信用互助协会,由协会会员组成大联保体,共同签订保证合同,需要贷款时只需持核发的贷款证,到贷款柜台填写一张贷款申请表,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贷款。而地处菏泽的郓城联社则从支持养殖龙头企业六合公司入手,由六合公司为养鸭户担保,组建了养鸭大联保体。截至目前,已向养鸭户授信2000余万元,养殖产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
专业市场联盟——
让小商户组成集团军
对于常年做铝型材批发生意的胡文茂来说,拥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是获得巨大利润的重要因素。“因为铝材的价格几乎每天都在波动,一旦错过最佳时机,利润就会减少很多。”胡文茂说。
近年来,山东临朐县农信社尝试组建专业市场联盟,推出利率优惠、贷款优先、资金循环使用等优惠政策。这正好契合了像胡文茂这样的个体商户的贷款需求。“我们联盟会员30万以内的贷款,凭‘两证一章’当天就能办理,利率优惠20%,随用随贷、循环使用,既方便又节约成本。”胡文茂高兴地告诉记者。
临朐农信社还借鉴农户信用评定的成功经验,探索组建专业市场信用联盟。对已形成规模的铝型材、钢材、不锈钢、玻璃等市场集中授信组建专业市场联盟。到2009年4月末,全县共组建10个专业市场联盟,联盟会员545个,授信3.7亿元,发放贷款1.8亿元。
在大力开展专业市场联盟的同时,该联社还在各乡镇街道组建了 “沿街商户联盟”。至目前,共组建沿街商户联盟15个,会员405个,授信10658万元,贷款7848万元。这一做法树立了联盟会员“抱团”经营的发展理念,他们相互协作,形成合力,促进了个体工商业户快速发展。
至此,一场针对城市商户和专业市场的贷款模式创新运动在全省开展起来。2008年以来,无棣联社引导信阳通判钢材市场内62个商户组成 “文明信用市场联盟”,实现了市场商户一体化管理。联盟内“文明信用商户”持贷款证,可随时到信用社信贷专柜贷款,贷款像取存款一样方便。
企业信用联盟——
打造中小企业“联合舰队”
山东农信社还不断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式,将“联保体”贷款模式移植到中小企业融资上,让中小企业贷款不再难。
今年5月,阳信县成立中小企业诚信互助会,当地农信社注入流动资金2200万元,帮助企业集中闲散资金有计划地互助,打造中小企业“联合舰队”,在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短期融资成本。
玉杰、绿康、希祯等面粉加工企业借助互助优势抱团发展,使阳信县迅速成长为山东省最大的面粉生产加工基地。而广饶农村合作银行则引导一批经济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组成企业信用联盟,对联盟内的企业简化贷款程序,实行利率优惠。截至2008年底,共组建企业联盟2个、会员企业8家,发放信贷资金1280万元。
山东佳士博食品有限公司去年一年借助诸城合行昌城支行“金助力”企业信用联盟担保获得信贷资金545万元,有力保证了企业的发展需求。2008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000万元,上缴税金735万元,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05%和137.4%。
为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山东省联社还专门制定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启动“万家小企业培育”计划,在全省组织开展中小企业评级授信工作。实行“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方式,为中小企业贷款开辟了“绿色通道”。
记者观察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已经逐渐成为共识。然而,截至目前我国农村市场仍属弱势区域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做好“三农”金融服务依然是待解的命题。
一方面守着有待开掘的“金矿”,一方面面临着历史性难题,如何化解这对矛盾,是关乎自身长远发展的现实命题。山东省农信社近年来在信贷支农模式上的创新和探索,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信社唯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站稳脚跟,迎接竞争对手的挑战;唯有主动创新,才能逐步将弱势市场培育成优势资源,从而在千帆竞渡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