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确定上抓住一个“缺”;
在企业发展上突出一个“实”;
在发展规模上力求一个“精”;
这就是重庆市梁平县供销合作社在企业改革发展上的“三字经”。
近日,记者在经过深入采访后发现,他们正是通过一个个稳健创新的发展个案,真正体现了“三字经”的内在效果。
在项目确定上抓住一个“缺”:这是他们在对企业发展要做什么、怎么做之前,首先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即投入项目不做“睁眼瞎”,也就是明知道没有前景和效益的项目,坚决不投;不做“跟风燕”,也就是别人有的不追,别人正在做的不跟。一句话,决定项目的投与不投,在注重眼前效益的同时,还要抓住一个“缺”字。
正是这样一个“缺”的作用,才使该社率先成立了专门的运输公司、驾驶培训学校、汽车修理厂、汽车摩托车检测线,并在县工业园内筹建绿色回收加工项目。也正是这一个个率先和独有项目的正常运行,才使得该社的社有企业蓬勃发展起来。
在企业发展上突出一个“实”: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搞虚架子,要做就做好;坚持发展一个,就必须成功一个。
在机动车检测业务行业管理部门调整之后,重庆市质监局提高了对车辆检测场地的要求,要求汽车安检场内必须有一条不短于100米的试车道。为达到这个规范性、强制性、时间性较高的硬性要求,公司果断决定投资 29.3万元,按质按时地完成了这项工作。
为方便检测车主,他们改变了原来车辆检测地点与收费地点同在一处的不安全状态,又投入 38万元,新建了综合业务室,实行一条龙服务,统一办事地点,规范了业务流程。
目前,梁平驾校已成为一所硬件设施完善,培训车辆先进,技术状况良好,在三峡库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驾校。
在发展规模上力求一个“精”。该公司在汽车货物运输、驾校工作、机动车检测、报废汽车回收上、汽车维修等所有业务上,都在“精”字上做文章。现在,随便来到公司的修理厂、驾驶训练场,还是走访运输客户,都能够看到精益求精、精细化管理、精心服务的生动场面。记者在采访了啤酒厂老客户和许多驾驶学员之后,听到他们感慨地说:县供销社的这些企业,在服务水平和质量上,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精”!
正是在这“三字经”理念的引导下,县供销社系统的6家企业,每年的营业收入都有25%的上升幅度,税利上升幅度也在18%以上。他们完善了员工的福利待遇,全年为全体员工缴纳各种保险50.9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23万元;全年支付职工工资111.6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26万元。截至6月30日,仅半年时间,驾校就招收学员1880人,其中农民学员占69%,为返乡民工提高就业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该县新合储运公司董事长刘崇竹在回首过去一年的企业工作时说:回首过去,公司董事会一班人带领全体员工,在控股方的积极支持下,在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坚持开拓拼搏。,外树形象,内练苦功,紧紧围绕年初工作目标,牢牢把握企业工作着力点,始终坚持抓机遇、求发展的工作重心,真抓实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县社主任唐红也认为,目前,本系统企业的良性发展,主要得益于全国总社、重庆市社关于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政策的指导。
他说,“实际上,企业发展需要投入,员工的生活需要关心,企业的经营业绩不能下滑,如何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确实压力不小。企业要尽可能解决好工作报酬,生活福利等问题,这有利于创建和谐企业,提高员工凝聚力,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唐红还告诉记者,“今后,我们在客观总结、评价的同时,更要看到过去工作的不足,用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时刻警示自己,认真研究,认真思考,找出解决不足地方的工作方法。花大力气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用超前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已经到来和即将到来的工作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