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7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纺企:有宏观调控可以安心购棉

本报记者 吉宝飞

  由于我国的纺织行业对外依存度较高,自然金融危机对其的侵袭面广,程度深远。尽管国家2008/2009年度以来一再地提高出口退税,效果都不尽如意。毋庸置疑,当前纺织企业处于最困难的时期。

  这种困难并不是因为棉花价格回升带来的,是世界经济萧条的大环境和纺织产业所处整合阶段,对纺织企业的影响。从当前物价水平看,当前棉价处于合理价位,是在去年低位区域的理性回归。

  国际经济形势才是“罪魁祸首”

  “有国家的调控,我们购棉比较安心。” 刚从山东储备棉库提货回来的安徽芜纺纺织公司原料部长周亚斌对记者说,我这两周已经竞拍了1000多吨棉花了,基本上能够用到9月份。我们竞拍的山东库的4级质量很好,储备棉的质量让我们放心。

  周亚斌所在的纺织企业主要以生产纱线为主,虽然不是那种大型的纱线厂,但在国内纱线企业中也处于中上等的规模。因为下游销售形势不好,企业停机了一半纱锭,相比去年月用棉量也减少了一半。据他介绍,现在很多企业都因市场形势不好而减产,停产的也不在少数。

  “国家的调控很成熟,抛储解决了我们纺织企业的用棉需求。”周亚斌说,现在的棉花价格纺织企业基本不赚钱,根源在下游市场形势不好,我们希望棉价稳定,如果棉价跌,棉纱也跌,我们还是一样没利润。国家调控的成熟还在于,利用每天投入储备棉竞拍数量的多少来调节棉价。如果竞拍价格高了,国家第二天投入的储备棉竞拍数量就相对多。

  当记者问及当前纺企的困难时,周亚斌没有过多的语言。“只能挺,挺过去了就过去了。”他说,当前是纺织企业的调整时期,谁也不知道需要多久,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低,企业只有在不断创新、调整产品结构下促进企业升级,维持生存。

  虽然周亚斌没用“裹脚布”般的话语向记者哭诉纺企的困境,但记者知道,在这个夏天纺企仍旧会“很冷”。

  周亚斌对记者说,国家规定的棉花起拍价不高,至于接盘时价格上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很正常的现象。现在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不好,纺织出口不畅,产品积压,下游市场低迷,导致纺织企业资金紧张,日子都很艰难。

  5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123.06亿美元,较上个月减少1.87亿美元,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21.29亿美元,同比增速-14.75%。其中,纺织品单月出口48.95亿美元,同比下降16.28%,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41.75%;服装及衣着附件单月出口74.11亿美元,同比下降13.71%,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14.86%。

  业内人士表示,5月份数据预示我国纺织服装业仍处在低迷时期,上半年出口仍难有转机。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加上4月中旬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蔓延,以及周边国家订单的分流,使得欧美等主要市场客户与往年同期相比骤减。

  152万吨的抛储量是国家相关部门根据调研做出的,足以填补9月新棉上市前的市场供应。部分企业出现用棉难现象,与其资金、用棉等级等不无关系,但就整体市场而言,企业用棉是有保障的。

  棉价跌 纺企日子更难过

  每年的1月和7月都是纺织生产的淡季。虽然今年1月份我国棉花价格指数均价为11067元/吨,每吨比现在低2000多元,但是,那时候纺企亏损比现在严重的多。因为那时候纱线价格也相对更低,棉花价格跌了,纺织企业的日子并不一定好过,或许更难过。

  去年9月份,在金融风暴的侵袭下,对外依赖度高的纺织行业首当其冲,进而导致新棉收购价格和皮棉价格节节走低,随即企业不敢收、棉农“卖棉难”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业内笼罩一片悲观气氛。针对此,国家出台收储政策,先后三次共收储棉花272万吨,对稳定国内棉花价格和保护棉农利益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去年12月份开始棉价缓慢回升。

  如果说,纺织企业当前的压力过多的是来自棉价“高企”,那么相对当前“高企”的棉价,今年1月份的低棉价并没有让纺织企业感觉轻松,相反,日子却更难过。

  周亚斌说:“过年时纱线都卖不出去,现在当月生产,当月就能销掉。”虽然今年1月份我国棉花价格指数均价为11067元/吨,每吨比现在低2000多元,但是,那时候纺织企业的亏损比现在严重的多。因为那时候纱线价格也相对更低,1月12日中国柯桥纺织价格指数总类为91,而7月6日的为91.46。

  3月份以来,随着市场资源日渐减少,棉花价格快速回升,截至5月份3级棉价回升到13000元/吨左右。为了满足纺织用棉,5月21日国家抛售152.3万吨储备棉。

  纺织产业和棉花产业是一个行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棉价过高或过低、暴涨或暴跌,都会给纺织企业生产带来压力。

  “我们希望棉价稳定。”周亚斌告诉记者对棉价的愿景,只所以说棉价跌了纺织企业的日子也未必好过,除了和纱线随即下跌有关外,还受到市场的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影响。棉价一降,棉纱价格也跟降,很多下游企业都不储备棉纱库存,直接将风险转嫁到了纱线企业身上,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棉花产业身处纺织行业的中游,上有棉农,下有纺织。通常棉价低了,容易导致棉农利益受损;棉价高了,则有纺织企业感觉成本压力大。如何维持棉价稳定,维系纺织行业链条上各方利益,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所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