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7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飘”在空中的培训该落地了

刘小萃

  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农信社的培训越来越多,学习的榜样也越来越强,但培训的效果又是怎样呢?不好说。

  “人家是博士生,我们是小学生,两地经营管理水平相差几十年,人家的客户以中小企业和城市高端人群为主,我们的客户基本上全是农民,贷款品种以小额农贷为主,你说我们能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当笔者问起参加香港大学培训后的感受时,一位边疆地区农信社高管人员一脸无奈地说。

  “这是我们从香港大学培训回来的学习内容。”该高管人员把复制在电脑中的学习资料拿给记者看。笔者发现,授课老师大多是来自瑞士银行、信达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内容涉及业务创新、客户关系管理及营销、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等。培训之余,主办方还特意安排学员参观了香港大学校园、香港交易所、香港恒生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

  通过这种高端的培训,了解最前沿的金融知识、开阔基层农信社高管人员的眼界,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农信社的培训有一种不好的苗头是,农信社的培训过于追求高端化和前沿化。

  培训的目的不再是学到真东西、对经营管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培训的效果越来越虚无缥缈,只可远观欣赏难以消化吸收;受训人员学习结束后如同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这种现象尤其应引起地处欠发达地区农信社的注意,往往是培训成本高昂,效果却差强人意。

  “我们回去就能马上学习借鉴的东西的确太少了。毕竟差距太大,管理体制也完全不同,人家是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我们还是行政管理体制。很多东西知道是好东西,真想学,可在目前这种体制下就是学不来。”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造成农信社目前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除了组织者过度追求培训的高端性与前沿性,受训方与授课方管理体制机制上的天壤之别也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培训时,我们发现这家银行专设了合规管理部,专门负责审核即将出台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的合规性和科学性。回去我们也想设个这样的岗位,找专业人才来做,可我们连用人权都没有,你说这个怎么学?”这位边疆地区农信社的高管人员对此无可奈何。从他的表情中,记者能看出,眼瞅着好经验,想学却因为体制原因做不到,这种遗憾与无奈是非常痛苦的。

  开阔眼界、了解最前沿的金融经营管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更多时候,向那些目标客户、经济环境、管理体制与自身更相似的优秀者学习,才会有更为切身的体会,才能获得更为实际的学习效果。多多学习银行好榜样,但榜样不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