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竞争日趋国际化和白热化的今天,创新理念全球风行,几乎每家企业都在自身企业文化中注入了创新的元素,但真正能让创新为自身发展服务的尚属少数,真正能做到永续创新、全面创新的更是却凤毛麟角。在中国山东临沭县有一家专注复合肥料生产的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在自主创新之路上它卓尔不凡,用创新的神笔在沂蒙大地上书写出一篇创业的不朽神话。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之路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经过近17年的长足发展,公司销售总量将继续突破100万吨大关,可实现销售收入35亿多元,规模和实力在全国同行业遥遥领先,一句“黄土地、黑土地,施肥就用史丹利”更是响彻大江南北。这背后神话般的创业故事可浓缩为两个字———创新。
技术创新催生强势品牌
说到技术革新,史丹利从来都是大胆果断,敢为人先,一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习惯,让史丹利始终引领着中国高端肥料的技术研发方向。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进华说这话时难掩自豪之情。
高塔复合肥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肥料专家历经多年研发成功的一项具有节能、高效、环保等特殊功能的复合肥生产工艺,代表了世界复合肥生产的最高技术水准。高塔复合肥也被誉为世界高端肥料的领衔产品,至今被美国列为重点保密、保守民用的高新技术项目。2003年,史丹利化肥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复合肥企业之一,勇敢地担起了中国化肥民族工业的重任,与上海化工设计研究院联合,朝着这一高远目标冲刺。这在当时的中国化肥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众说纷纭,支持者有之,更多的是怀疑和担心,在困难面前,史丹利人毫不气馁,靠着特有的创新的精神和一股韧劲,勇敢登上了国际复合肥生产技术的高端,开始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
2005年初,当业内人士还在为史丹利公司创造出国内第一条单塔熔体造粒技术感到惊叹的时候,史丹利认真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本着技术再创新、工艺再优化、成果再扩大的奋斗目标,投资1.8亿元动工兴建年产80万吨第二代双塔复合肥生产线。这一项目是在原有单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肥料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实施的又一史无前例的行业技术创新。这是一项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环保节能工程,整个生产流程中均无水分引入和“三废”排放;双塔造型设计,大大节约土建和设备投资,经测算,与传统的复合肥生产工艺相比,高塔复合肥生产工艺可年节约标煤4.5万吨,节电1700万千瓦时,节水5万立方米,节能效果十分显著,是企业挖潜增效的重要模块。该项目从立项到建设全程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2006年11月,项目建成投产后,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十大节能工程”,产品被科技部、商务部、质量监督检验总局、环境保护总局联合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从此,绿色史丹利深入人心。
史丹利一贯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与多个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共赢的合作关系,设立了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先后聘请全国1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科研开发;同时注重与国际接轨,及时关注和借鉴国际先进技术。近日,法国著名复合肥专家让·克劳德·西伯施高先生,专程前来公司进行技术考察和学术交流,双方在技术合作方面达成友好共识。中西合璧,让史丹利品牌在国际性和先进性上为人称道。
产品创新让企业一路领先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时刻想着,有什么是别人做不到,而我能做到的,时刻以创新的眼睛去看,以创新的耳朵去听,以创新的大脑去想,你就能在当下高密度的竞争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高进华对产品自主创新的体会和感悟已非同一般。
一直以来,史丹利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利用技术创新,在产品创新方面做到了同行业的前头。目前史丹利开发出了科技含量高、缓释增效、环境友好的生物肥、高塔复合肥等几大系列100多个品种,让广大用户根据自己的种植需求以及土质种类进行选择性施用,做到不短料、不浪费,准确高效。
在产品规划方面,史丹利坚持以18-18-18复合肥为主导产品,并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要,开发专用肥,专心做肥,专肥专用,经过不断改进和多次试验,先后推出54度小麦专用肥、“锌动力”玉米专用肥,真正实现作物高产增收,农民创收致富得到了保障。
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最高含量54%复合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5年公司再度出击,推出氮钾高效复合肥,氮钾含量分别为30%和21%,超过和优于同类进口肥料,被业内专家称之为我国肥料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肥料是把双刃剑,滋养了农作物,带来了丰收,但同时也会引起土壤和水系的污染。这是全球性的难题,众多肥料科研机构冥思却不得解。面对这一难题,史丹利感到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再次依托技术创新优势,潜心研发,最终促成了新型生物腐植酸复合肥的成功面世,这一产品,为解决化肥污染土壤、水系赢得了宝贵时间,让肥料业在绿色环保方面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有肥力、有效力、有节约力、有环保力,史丹利频频推出的这一款款凝聚着无限创新精神和智慧火花的高效绿色产品,为史丹利在描绘我国美好农业的巨幅画卷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国内外同行感受到了这家位于全国优质复合肥生产基地的民营企业所展现出的巨大品牌魅力。
战略创新构建未来鸿图
一年一个创新理念,每年一个创新高点。父亲高文班(史丹利公司现任董事长)在对公司发展进行规划时提出的这句指导箴言,高进华依然铭记于心,并且一直用行动践行着。
2008年10月18日史丹利吉林分公司的正式投产,迈出了公司在实施战略扩张,跨区域建设项目,构建全国性的产销大格局的第一步。
农资企业的普遍模式是一地生产,八方销售。初期的史丹利也是走的这条老路,但习惯了变化创新的史丹利,没有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他们率先调整战略,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着眼全国,强势扩张,由“买全国卖全国”,到勇于在全国布局,投巨资在产品销售集中区域设立分厂,进行跨区域项目建设,走异地建厂异地营销服务的路子,形成了南北东西中强势开发的格局。
全国农业一盘棋,我们不应该有区域狭隘思维,要为全国的农民朋友服务,描绘全国农业美好的明天。高进华的一席话,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年轻有为的总经理那无限的激情和广阔的思路。
在产品结构上,史丹利以发展高端肥料为主,同时兼顾中低端产品,保持高端肥料研发的领军地位;在渠道建设上,谋划长远,充分利用利益杠杆,培育营销大户,牢牢掌握优质客源,形成遍布全国的营销渠道,让史丹利化肥撒进每块希望的田地。
在品牌的建设上,坚持质量至上,人有我优,人优我强,手笔之大,思路之新,形成强劲的品牌优势,彰显了史丹利人一贯的创新精神;在农化服务上,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投巨资购置了两架农化飞机和100多辆农化服务车,形成立体化服务网络,组织300多人的农化服务队伍,深入到田间地头,具体指导农户科学施肥,用一句高进华的话就是:我们始终在变着法子为广大农民搞好服务;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史丹利似乎也透着那么一股创新的精神头。
战略向来是宏观的、全局的,只有总体战略的规划体现创新的色彩、彰显创新的精神,才能保证其中的每一个有机部分都富于创造性、合乎科学性。高进华对总体战略的创新看得尤为重要,从史丹利的总体战略规划中我们领受到了那种难以掩饰的大气魄和非凡的创造力,他们用心了所以他们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