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作共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

□ 任玉涛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联系面广,拉动力强的优势,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央行、银监会要求金融行业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但金融企业作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独立运行、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基于对贷款潜在风险的考虑,对中小企业投放贷款时慎之又慎,加之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比较差,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矛盾在现实工作中很难解决,致使中央的政策在具体落实中大打折扣。企业取得不了贷款,不仅是银行一家的问题,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密切协作才能确保中央政策得以贯彻落实。

  政府应建立健全担保体系,整治信用环境。政府应牵头组建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担保组织,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同时还需要牵头规范、完善贷款抵押品评估登记制度,让企业的流动资产、各种权利能方便的抵押,为中小企业贷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使银行进一步扩大贷款投放规模。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信用环境的整治力度,倡导企业诚信经营,建立健全企业诚信档案,并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开这些信息,依法保护金融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

  金融企业应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和贷款支持力度。金融企业应把自身溶入到当地经济发展之中,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金融企业应根据中央政策和市场的现实需要,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贷款产品,并扩大贷款抵押品的适用范围。凡不违反法律规定的财产权属、明晰财产都应允许设定抵押,在具体工作中不惜贷、不拒贷,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积极投放贷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的分散、分担、补偿机制。为促进金融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和有效担负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应按金融企业投放的农户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对金融企业拨付风险补偿资金,专门用于因为投放此类贷款而产生的非金融企业主观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的核销;对金融企业投放中小企业贷款以及农户贷款实行免税政策或先征后退政策,促使金融企业用免交的税金建立起自身的风险补偿机制,增强金融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增强金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对地方经济的持续支持力度及信心。

  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市场规律、价值规律、宏观政策、诚信经营等方面的培训教育,着重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管理者应遵循市场规律、价格规律,灵活适应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市场调控,树立诚信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做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