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6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品味中国茶里的知识产权

□ 张 文

  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人至少喝了3000年的茶。茶起源于中国,19世纪后成为世界性的饮品,成为除了水以外的第一饮品。中国茶种植第一,产量第一,有6万多个茶企业,产值只比一个“立顿”多20%。说到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比不过印度、斯里兰卡,甚至比不上肯尼亚。中国是茶的祖国,茶是世界上除了水以外的第一饮料,在国内甚至还没有一个国人皆知的品牌。这就是现实。我们的茶产业、茶市场何以至此。我们不缺好茶、技术、文化、市场,缺的是打造品牌、提高品质的制度。

  有名茶无名牌 

  去茶叶市场买茶,走进一家茶叶店,即使是一家品牌茶叶店,你会发现你面对的是一个混沌不清、真假难辨的茶叶世界。龙井、铁观音、普洱、碧螺春、黄山毛峰这些名茶都有,但几乎都是散装在瓶中、罐中、塑料袋中,只标价钱,没有产地、厂家、商标。你询问店家,多半也是含含混混、语焉不详。即使店家说出明确的产地、厂家,你能信吗,你又怎么相信这个茶的品质。 

  市场上的茶叶往往不能把自己产品的信息告诉消费者,产地、厂家、商标、质量、等级、风格的说明都没有,消费者也不知道什么地方、哪个厂家、哪个牌子的茶是地道的、好的、真的。 

  生产者与消费者都信息不通,中国的茶市场能好吗? 

  一是假货太多。举个例子,什么是碧螺春茶,正宗的叫“洞庭碧螺春”,只是苏州太湖里的东山、西山两个乡镇范围内的茶,而且是清明时节的一芽一叶,以后的叶子,当地人就叫“炒青”了,当一般茶喝了。大约2万多亩地,产量200多吨,其中碧螺春只100多吨。但是,市场上绝大部分的碧螺春是用福建、四川、贵州的茶叶生产的。用苏州人自己的说法,苏州市场上的碧螺春80%以上是假的,何况北京等地呢。 

  二是有名茶无名牌。中国自古以来有太多的名茶,以及关于名茶的许多好听的故事。茶叶界有句话,叫“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据说中国的名茶有1000种以上。但是,一般的喝茶人,谁知道几个茶的品牌。勐海茶厂的“大益”牌是名牌,又有多少人知道呢。黄山毛峰中的“漕溪”牌是名牌,一般百姓大多也不知。 

  三是产量大、产值小。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在2008年中国(广州)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表示,我国每年茶产业产值为300亿元人民币,而立顿茶叶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中国年产茶120万吨,出口的仅占四分之一。尽管产茶面积世界第一,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却较弱。  

  地理标志不可侵犯

  说到茶产业和茶市场的问题,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假冒的名茶太多。 

  如果市场上80%-90%的龙井都是假的,从几十元一斤到几千元一斤的都有,味道千差万别,品质天上地下,“龙井”还有信誉、有价值吗?消费者还敢买吗?这样一来,真的龙井也卖不好。实际上,真的就发生过正宗的龙井、碧螺春不好卖的事情。一方面消费者想买好茶买不到,买到的基本上是假名茶;一方面生产好茶的厂家赚不到钱,企业做不大。 

  保护名茶的制度现在有了,这就是“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是一项知识产权,是WTO要求实施、保护的一种知识产权。WTO的与贸易和知识产权有关的TRIPS协议中规定,“地理标志”包括原产地标志和原产地命名。地理标志的保护,包括防止假冒或使用不符这两方面。 

  “香槟酒”(Champagne)在我国从1989年就不能使用了,它就是一个地理标志,它是原产法国香槟省的一些起泡葡萄酒的原产地命名。 

  知识产权专家李华教授分析说,人们常常将地理标志与商标相混淆。商标,就是商品的牌子,它是区别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商品不同质量的一种专用标志,属于企业专用。而地理标志,就是商品的产地,它是区别商品产地因此区别商品风格、特征的专用标志,某一地理标志所限定的地域内可以有多个企业同时使用;地理标志不仅与人的创造力和人的工作有关,同时还与地域、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有关。

  凡是在包装上印有地理标志产品标志的名茶,消费者可以相信是品质可靠的、正宗的名茶。这对消费者和名茶企业都是福音。

  但是,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还很薄弱,许多茶商、消费者还不了解地理标志的使用和意义,假冒地理标志的行为也会出现,不能指望这项制度的效果能一蹴而就。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