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客车安全需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6月5日在成都街头发生的公交车燃烧事故让客车安全受到社会的关注。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客车安全还是存在安全隐患,超载、路况差、安全设备配备不完善等情况危及着客车安全,也反映出我国客车安全标准还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客车安全标准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客车安全标准未成体系;二是客车安全标准特别是车身结构安全性能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客车安全性技术要求的试验方法并不明确,缺少可操作性。一家客车厂的负责人说:“中国客车行业与国外同行相比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我们不仅要在主动性安全和被动性安全技术上紧跟国际步伐不断创新,更要帮助国内客运单位甚至社会整体补上安全意识这一课。”

  据了解,在美国,客车运输占各种运输方式总客运量的70%左右。但由于相对健全的客车安全法规和高质量的客车产品,加上良好的道路条件和驾驶人员素质等因素,客车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安全性最高。在德国,死于客车交通事故的人数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比例不到0.5%。即便如此,客车安全尤其是客车的碰撞安全性研究在这些国家仍然受到高度重视。而我国对客车结构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客车结构安全性的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法规体系尚不完善。但从近日举办的客车安全技术标准评价体系研讨会上也传来了好消息,目前我国已制定实施直接与客车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5项。今后两年,我国还将通过制定和修订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等标准,完善营运客车安全标准,针对有关营运客车安全标准的技术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法,建立较为完整的营运客车安全标准体系。

  显然,安全为本在客车行业不能只是空洞的口号,政府要在制定巴士与客车技术安全标准和监管执行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给市民提供安全的乘车环境。       (李 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