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江)“需求旺盛和市场疲软总能催热一些行业会议。”业内人士用这样一句话点评日前在上海香格里拉酒店召开的第77届国际IFA年会。提前3天的预热期,让会场外散发着超常人气。来自市场需求旺盛区域的代表,抓紧“淘宝”,市场不景气的区域代表忙于探听消息,即使市场不温不热的,也忙着了解国际环境,未雨绸缪。
会场内:有条不紊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化肥需求呈现下滑,人们更关注全面而科学的预测数据。
在IFA主会场,来自国际各化肥组织和机构的权威人士在会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为促进化肥需求回升、行业复苏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呼吁各国政府投资提高农产品产量,优化已有产能的结构,加大附加产能的技术投入。IFA主席Thorleif Enger认为,应当扩展企业间合作关系。他说:“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化肥行业更需要各国家和地区间的国际合作,形成一个高效的农产品价值链。”他的发言为低迷的化肥市场注入一个提升活力的重要元素。
在此次会议上,IFA还为来自非洲的André Bationo博士颁发了“2009年IFA国际作物养分奖”年度人物奖,这是18年来IFA首次将视线转向非洲,也成为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IFA每年为在作物营养方面有重大创新、并成功向农民推荐实施研究结果的人物,颁发IFA国际作物营养奖。此次IFA国际作物营养奖得主,是非洲绿色革命联盟(AGRA)西非计划以及AGRA土壤健康计划高级事务所主席,该奖项肯定了他为“提倡高效、环保的平衡化肥”所做出的贡献。其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有机肥可有效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这预示着未来化肥行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契机。
热点关注:政策和库存
在现场采访中,记者反复听到这样一句话:“如果真正介入到会议中,不是简单地关心采购等热点问题,特别是多接触一些化肥贸易和其他市场边缘性产品的人士,他们将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视角。”会议中,国际贸易和种植业等相关边缘市场的参与,让化肥行业人士对上下游产业有了充分的了解,纵向感受了整体经济形势的紧迫。
会场内外,中国出口关税引起国内外人士的热议。6月1日是部分肥料执行淡旺季关税政策的分界线,国内外化肥商对中国关税政策十分关注。目前,国内大部分氮肥、磷肥企业接近成本亏损,很多国内企业急于从国际市场寻找释放出口,外国企业则希望借助国际氮肥下跌之势从中国寻找货源。而双方谋和的关键正是出口关税政策。
有外商说:“中国完全可以通过禁止出口让化肥出不去。中国市场相对封闭,价格与国际市场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拉得比较大。”他们认为,中国的政策能够影响国际供应商的策略,甚至左右整个国际化肥市场,尤其是中国产能比较大的氮肥、磷肥政策。 另一个热点话题则是各环节的化肥库存。目前国内库存呈现两极分化,形成极大的反差。有人形象地比喻说,目前国内的化肥库存是冷一头热一头。“化肥上游库存压力大,但是你到市场上走一圈儿看看,终端没有人存化肥,全都空着。”业内人士认为,原来经销商和农民的存肥量没人关注,但是这个量就有几百万吨。如果这两个环节都能保持适当的库存,市场就会有需求。
视线外:钾肥紧锣密鼓
一年一度的IFA会议一向是国际钾肥供应与采购商交流沟通的绝佳时机,每年的IFA会议也是“分水岭”,无论供应商和采购商之前是何态度,在IFA会议上都将有一个对外的正式“声音”。尽管钾肥被政策话题抢了风头,会场外供应商和采购方还是举行了多场礼节性会晤。
在此次会议期间,中方并未抛出明确的价格,外商被告知:中国的库存大、需求少,中方认为至少目前还不是签约、定价、谈数量的时候。有钾肥供应商认为,中国享受低于全球价格的理由和前提已不存在,锐减的数量和不到6个月的进口周期让中国丧失了谈判的主动权。毫无悬念的是钾肥供应商仍保持着固有的默契,以减产应对谈判,并一致将价格定在750美元/吨。
在需求普遍下降的行情下,一些市场因为依然保持活力而受人瞩目。巴西、印度作为国际需求相对恒定的市场而非常活跃,有权威人士提醒说:“看看印度人在这次会议上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印度人至少不想在中国之后签约。”据悉,目前50万吨的库存和大选连任后的政府领导人仍将延续的农业补贴政策,会让印度立即着手谈判。此外,南北美也是令人关注的市场之一,虽然目前市场低迷、肥料需求受到影响,但是巴西等国家农业高度发达,粮食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高,未来粮食等农产品、原油价格和需求走强,特别是这些产品对化肥传导的敏感性,将成为南北美钾肥需求复苏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期间,泰国与印尼均小有斩获,抢先与Canpotex以735美元/吨的到岸价,初步确定了数量为7.5万吨的现货合同。
作为第77届IFA年会组委会指定的惟一中方媒体,《中华合作时报》为这次盛会搭建了一个中外可以共同交流的平台。对于IFA会议举办以来第一个与中国媒体的合作,IFA协会生产与国际贸易委员会执行秘书Michel Prud′Homme先生非常重视,并特意委派协会信息交流部主管Danieluo小姐配合《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农资》记者的工作,负责约请国际行业人士的采访,使采访报道组成员与各国代表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