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政策为市场保驾护航
——2008年度德州棉花产业调查

  2008年度的低棉价挫伤了农民的植棉积极性,春节过后棉价大幅上涨,在给农民和棉企带来喜悦的同时,也给正处于困境中的纺织企业带来了忧愁。面对跌宕起伏的棉市,带着诸多问题,笔者对山东省德州市棉花产业进行了调查。

  收益减少 面积下降

  2008年该市棉花生产迎来又一个丰收年,但丰收的棉花并没有给棉农带来多少喜悦。

  2008年新棉上市后,棉花收购价格一路走低,由去年9月初的6.2元/公斤下滑到11月最低时的4.4元/公斤左右,每公斤比上年度平均价格降了2.20元左右,降幅达1/3,严重低于棉农的心理预期。

  据德州市棉花协会调查,2008年该市棉花生产成本升幅较大,种子、化肥、农药及人工等费用共940元/亩(不包括租地费),亩总收入1224元,亩纯收入只有284元。如果是租地种棉(每亩租金260元左右)和雇人拾棉(每亩人工费120元左右),那就亏本了。即便不包括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种棉也比种粮每亩少收入310元左右。

  棉价下跌让棉农伤透了心,收入大幅减少,直接影响到今年农民植棉的积极性。据调查,今年德州市今年植棉面积比上年减少19.7%,降至7年来最低点。

  政策支持 棉价上升

  针对棉价下跌、棉农减收的情况,为保护棉农利益,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棉价的措施:一是国家大量收购储备棉。自去年10月份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三轮棉花收储政策,共计收储272万吨。二是从2009年起,棉花良种补贴覆盖到全部棉田。三是2009年国家启动长江流域、黄淮地区棉花生产基地建设。四是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同时4月1日,国家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

  国家大量高价收储,抬高了皮棉价格,同时造成市场上棉花库存减少。据德州市棉花协会负责人介绍,该市纺织业发达,棉纺织企业达180多家,截至5月下旬全市棉花库存不足1万吨。

  市场资源短缺,推动了棉价上涨。自今年3月份以来,棉花市价格从不到11000元/吨上升到目前的13100元/吨,涨幅19%,比去年11月份最低价上涨了34%。德州市籽棉收购价格上升到今年4月底6.20元/公斤左右。

  抛售国储 稳定市场

  从用棉企业角度看,棉价上扬意味着增加纺织企业成本。为满足纺织企业用棉需要,填补当前国产棉供应缺口,稳定棉花市场,5月24日国家开始抛储。据了解,加上2008年度收储的272万吨,国储棉的总量达到历史性的390万吨。抛储有利于棉企同用棉企业在供需上的衔接,稳定棉价,有利于降低纺织企业经营成本,恢复并增强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竞争力。 (马俊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