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6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抛储底价下调:参与者增多 观望成主流

□ 本报记者 吉宝飞

  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俗语最近在棉市上得到充分体现。5月31日,国家将2008年度储备棉竞买价格下调到12600元/吨,于是一些追着政策跑的棉花企业不免有点手忙脚乱,刚刚上调的价格又急着降价和寻找买家。竞买底价下调,用棉企业在望而却步后是否可以向前一步,踊跃参与到竞买中来?记者调查发现实况未然。

  价格走低

  降低竞拍价格,根据棉花等级按照3%的品级差率、1% 的长度差率进行差价计算,带动了储备棉竞拍价格走低,提高了企业参与积极性,降低了流拍率。

  有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一调整价格的出台,对于经营较好的纺织企业来说,确实是个利好消息,对于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影响不大,但对前期持看涨的囤棉企业来说,信心严重受挫,因此,纷纷打电话给有资金实力的棉花企业要求出货。其对棉市的影响也十分鲜明,近几日,郑棉CF909合约价格连续走低,现货价格也停止上涨步伐,小幅回落。

  2008年度储备棉竞买底价调整后,抛储底价每吨12600元+20元(起拍价)+22元(出库费)+10元(交易费)=12652元(净重结算);如果折合公定结算差不多要减35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吨储备棉销售价格在12550元以上。按照6月2日竞拍328级成交均价为12759元/吨,比现货市场同等级棉价低200元/吨左右。

  抛储价格下调,给用棉企业提供了更广泛的参与空间,从31日以来储备棉竞拍情况便可见一斑。主要表现为:

  第一,纺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的用棉企业数量增多,成交量增多。据统计,5月31日,仅123吨棉花未成交,其它7348吨全部成交,流拍率下降至1.6%,与前几日55%以上的流拍率相差悬殊。6月2日,参与竞价的交易商达到229家,是自抛储以来截至当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天,可见,随着现货市场资源量的不断减少,纺织企业已经将目光对准了抛售中的储备棉。

  第二,成交价格不断下滑。据统计,2日竞拍资源加权成交价12598元/吨,比前一天降126元/吨。按照3%的品级差率、1%的长度差率计算,折算328级成交价为12759元/吨,较1日折328级跌43元/吨。

  观望为主

  2日,成交等级与成交价双双下降,折328级价格走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参与竞价的纺织企业观望态度增强。用棉企业表示,即使抛储价格下降,与市场价格相比优势也不是很明显,国家储备棉资源充裕,企业参与只是获得竞买的资格和机会,一旦有配棉需要或合适的价格就拿点,主要以观望为主。

  虽然抛储价格至今已经降到了前期大多数纺企的心理价位,但是观望氛围越来越浓。用棉企业持观望心态有着充分的理由:

  一、用棉量减少。部分纺织企业特别是小纺织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再加上今年部分纺织企业订单少,在棉花价格持续上扬面前,不少企业选择停产或减少用棉比例,增加棉花替代品的使用,导致市场需求减少,供应相应增加。

  二、资金成制约瓶颈。纺织市场低迷,资金匮乏是纺织市场的普遍现象,由于抛储竞拍手续繁琐,捆绑数量大,加上其他的手续费用和一定的运费,基本和市场价格持平,且所需资金量大,从办手续到货运到厂所用时间较长,对于一些经营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困难较大。而市场采购比较简便,只需一个电话,棉花企业立马送货上门,不仅数量较少,最主要的是货到只需付一部分资金,剩下的部分资金可以拖欠20天到一个月。

  三、价格优势不突出。目前国内三级棉的带票提价一般在12900—13000元/吨,最低也不会低于12800元/吨。虽然抛储公检公示的各仓库存的棉花等级大多在3—4级,如果充分考虑用棉企业的运输费用,企业拍到距离自己较远的仓库棉,就要加上200—300元/吨的费用,到厂价比棉企业“送上门”的价还要高。再如6月1日,郑期主力合约CF0909最低价为12910元/吨,折算下来,6月份提货的三级棉成交价已低于12600元/吨,与现货的差价已达到300元/吨以上,显然拿郑棉的货比竞买储备棉的便宜。

  众所周知,抛储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本年度末后三个月纺织企业的用棉需求,但同时为了新旧年度棉花价格能平稳过渡,不可打压棉价,所以,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围绕此而展开。如果企业掌握好了国家政策的基本方向,就大可不必跟着政策跑,也不用折腾。

  5月31日起,国家发布公告称,将2008年的储备棉竞拍底价由12900元/吨下调至12600元/吨(标准级),其他的棉花竞拍底价按照3%的品级差率、1% 的长度差率进行计算。增加储备棉特别是高等级棉投放数量,并细化竞拍标的,以满足各类企业对棉花质量、数量的不同需求。目前国家储备棉库存充裕,有关部门将根据棉花市场变化情况,合理安排储备棉投放数量、结构和库点布局,满足纺织企业用棉需要。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