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末,芜湖市供销社社有资产是6.13亿元,到2008年末一跃增长为63.44亿元,5年时间资产总量翻了三番多。2008年,芜湖市供销社实现销售总额33.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1.33%;实现利润9108万元,为去年同期利润的32.12倍;所有者权益33296万元,同比增长377.84%;社会贡献总额12892万元,同比增长14.63倍。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正是近年来芜湖市供销社在社有资产管理、经营方面科学发展的成果。
理顺社有资产管理体制
社属企业改革改制基本结束后,为理顺社有资产管理体制,芜湖市供销社建立起以市供销社单一账户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体系。相继成立企业资金收付中心和企业管理中心,企业资金收付中心负责集中统一管理改制后的企业剩余资产,负责社属企业各项资金收入的收缴和支出的拨付,强化企业财务收支监管,保障资产、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运行风险,确保社有资产不流失;企业管理中心负责对市属改制后的老体实行统一管理,处理企业改制后的遗留问题,规范改制后遗留在老体的“特殊人群”和老体返聘的管理人员的劳动和社保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建立了相对统一的生活待遇标准。
规范资产经营管理行为
近年来,芜湖市供销社先后出资控股、参股了9家企业,为加大对这些企业的监管力度,完善出资人制度,维护出资人的合法权益,市社坚持经济形势分析会例会制度。定期分析企业的经营形势、经营业绩;帮助企业及时修订、调整经营策略,保障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对于每笔重大的财务开支,从事前的资金申报、事中的资金使用状况以及事后的财务报账,全过程置于会计核算的监督中。市社坚持对企业进行年度目标考核,规范法人离任等内部审计制度。对改制后的企业老体财务坚持实行零账户管理,健全企业资金收付中心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中心财务收支。
市供销社机关每半年都对机关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一次“两公开一监督”活动。通过听取财会部门介绍情况、查看账簿、原始凭证等,对机关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提出改进机关财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财务收支情况向全体工作人员公布,接受机关干部的监督,规范机关经费收支行为。根据“两公开一监督”小组的意见,芜湖市供销社先后出台和修改完善了《机关办公用品采购领用办法》、《机关基建装饰维修管理办法》、《创建节约型机关实施意见》、《机关招待费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规范机关办公用品采购领用、机关房屋维修、费用支出行为。
拓展资产经营范围
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芜湖市供销社对内盘活存量资产、实行资产剥离、整合、重组;对外坚持开放办社,加强经济联合与合作,吸纳经营者和社会资本,走“内整”“外联”的路子,创新发展思路。自2004年以来,先后组建控股四家企业、参股三家企业、独资企业一家,拓展资产经营范围。
2004年6月成立芜湖市丰农果菜冷藏有限责任公司。这是芜湖供销社深化企业改革以后组建的第一家利用社有固定资产投资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79万元,供销社投资248万元,占88.9%股份。它的成立标志着市供销社在发展新体,转换企业体制与机制方面向前迈出了第一步。
2004年10月成立的芜湖金联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芜湖市供销社投资950万元,占95%股份。它的成立不仅有效地整合了社有资产,增强了供销社整体的实力。也标志芜湖市供销社开始涉足房地产业、生产加工业、产业化农业、科技产品、旅游业、市场建设投资及通过银行进行担保贷款等新型业务领域。
2005年4月投资114万元,占57%股份,控股安徽达成科技有限公司,标志着芜湖市供销社牵手高科技行业,由传统经营领域迈向高科技领域。
尤其是2006年11月,芜湖市供销社出资1500万元,参与芜湖市郊信用联社股份制改造,作为发起人之一组建了中西部地区第一家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芜湖市供销社出资额占该行注册资本1.62亿元的9.25%,为该行的最大股东之一。两年来,随着扬子农商行经营业绩的不断攀升,芜湖市供销社每年分得红利外,股价已由每股1元升至1.8元,2008年在长江产权交易所挂牌后按每股2.5倍的交易价计算,供销社1500万元的股本已经升值4.5倍,达到近7000万元,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