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5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行亮出农金“寻宝图”

□ 本报记者 刘小萃

  昔日,农村金融市场是国有商业银行眼中的“鸡肋”;如今,农村金融市场已成为各方突围的必争之地。继推出惠农卡、开展面向“三农”金融服务试点、设立村镇银行等一系列重返农村金融的快速布局之后,农业银行于近日又频频出招,其继续深入农村金融市场掘金的“寻宝图”日渐清晰。

  寻宝路线1:小额农贷上限提至5万

  5月26日,农行宣布修订《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将单一农户授信额度从起点3000元、最高不超过3万元,调整为起点3000元、最高不超过5万元。

  除了调整贷款额度上限外,此次《管理办法》的主要修订内容还包括:尽可能简化贷款流程,办理农户小额贷款原则上只需要3张表——申请表、调查审批表、评级表,以及1个合同文本;扩大了农户小额贷款用途,除用于生产外,还可用于消费,将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子女教育、医疗、购买耐用消费品、修缮房屋等生活消费需求纳入其中;根据农户从事生产经营周期的不同,灵活调整了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

  原《管理办法》自2008年4月实施以来,农行农户小额贷款量增长迅速。至今年4月底,农行农户小额贷款授信124万户,授信总额度300亿元;实际贷款105万户,贷款余额256亿元。

  此次修订的《管理办法》总的指导原则是在不放松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农户信贷的需求特点,设计与农户小额贷款特点相适应的制度安排,降低贷款成本,最大限度地简化各种手续,规范办贷流程,提高办贷效率。

  寻宝路线2:成立“三农”产品研发分中心

  中国农业银行5月21日在重庆成立三农产品研发分中心,以延伸总行产品研发的触角,紧贴“三农”市场,提升服务“三农”的效率。

  在重庆设立的三农产品研发分中心是农行总行的派出机构,将与总行三农板块各部门联动,延伸总行产品研发的触角,以点带面,将局部优势转化为系统优势,实现“三农”产品在全行的快速复制和推广。

  目前,三农产品研发分中心紧贴重庆地区“三农”市场,正致力于研发县域教育,县域医疗卫生和旅游等方面的产品。

  农行副行长杨琨在成立仪式上表示,农行三农产品研发分中心的成立是农行组织机制上一项战略举措。它将使农行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更加快捷,提升农行服务“三农”的效率和质量。

  寻宝路线3:首推“三农”产品体系品牌

  5月21日,农行发布了全国首个“三农”产品体系品牌——“金益农”。这标志着农业银行为“三农”客户构筑的专业、高效、全方位服务平台的建立。

  目前,在“金益农”品牌之下,已整合了为“三农”客户量身打造的专业便捷、先进实用的184款金融产品,涵盖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现代农业服务、农村商品流通服务、农村中小企业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服务、农村城镇化建设服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等八大领域。

  据悉,在此基础上,农行下一步将研发农户大额贷款、县域个人生产型贷款、县域工薪贷款等新产品,不断丰富和完善该品牌下的产品。

  寻宝手持三利器

  NO.1完整性优势。农行在农村和城市地区分别有1.1万和1.3万家营业网点,从而促进了城乡连为一体的经营模式,也为今后将农村和城镇、国内和国外金融市场更加紧密方便地联系到一起打下了基础。这使得农行可以快速且大量地获得财务支持,为农村金融需求创造更好的条件。

  NO.2科技优势。农行全国网点都实现了资金业务联网,其发行的惠农卡也充分实现了网络化模式,从而提高运作效率。

  NO.3加强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一方面是和邮储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合作,这些机构帮助农行代理发行惠农卡的收效显著;另一方面农行与新兴金融机构,如农村保险公司、农村贷款公司,在其资金批发业务、代理结算业务、贷款业务方面进行合作。

  寻宝还须防暗箭

  国家发改委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表示,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完成后仍需妥善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

  首先是银行的跨度和面向农户提供信贷服务的矛盾。全面提供“三农”服务、广泛布局到基层乡村,农业银行作为一家全国性的大型商业银行管理分散的布局,面临管理不经济、规模跨度过大的问题。

  此外,股份制改革之后,股东回报的最大化与“三农”回报收益方面的差距也需要政策扶持。

  对于农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曹文炼认为还存在“银监会监管标准的一致性与服务对象风险系数差异性的矛盾,目前监管部门对于农业银行的监管标准和其它商业银行没有区别”。在此方面监管机构应表现出监管的灵活性。比如,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基层金融人才吸收以及正常补充的问题。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