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5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小麦根腐病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 青岛农业大学 张立宁

  眼下,小麦还没到收获季节,可在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小陈家村陈连河的麦田里,大片小麦已经出现干枯,听当地的农资经销商陈兴民反映,这种不明真相的病,在其他村也不少见,并且这几年这种病害还呈上升趋势。

  5月21日我们在陈连河的麦田里,拔出小麦检查根部,发现根部已全部腐烂,有些麦秆已干瘪,麦穗呈白色。经现场诊断为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又称根腐叶斑病、黑胚病、青枯病等,是由一种或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幼苗或成株的根、茎、叶、穗和种子。种子带菌严重者播种后不能发芽,有的虽能发芽出苗,但生长细弱,幼苗僵化,麦苗根茎部、根间、茎基部变褐色,主根及部分须根发黄、枯死或次生根不生长,成株后植株矮小,提前早衰,成穗短小而千粒重也低,减产率在8%-19%之间。

  近几年小麦根腐病发生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个别田块发病率甚至高达50%。小麦根腐病已成为近几年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小麦的安全生产。

  小麦发生根腐病的原因:

  1、 小麦根腐病菌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内越冬,许多农户不重视药剂拌种或拌种粗放,同时由于连作导致土壤带菌量大,造成病菌残留并逐年累积;

  2、 气候环境适宜,对小麦根腐病菌散播创造有利条件。如低温冷害、涝害、旱害、冻害等引起植株衰弱而引起发病,到生长后期遇高温高湿天气容易蔓延;

  3、 田间管理措施不当,不进行适期播种,整地质量差,播种深度过深或过浅,偏施氮肥,田间杂草过多,品种抗性差,耕作粗放等均能引起和加重小麦根腐病的发生;

  4、 农民重视程度不够,对小麦根腐病的发病原因及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等到小麦拔节时,开始出现症状时,才发现才防治,但此时用药控制已为时过晚。

  小麦根腐病的防治办法:

  一、实行轮作倒茬。原则上严禁连作,重病区可与玉米、油菜、甜菜、葵花进行轮作,减少病原菌连续传播蔓延,并降低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量;

  二、大力推广伏翻和秋翻作业,麦收后及时伏翻、秋翻可减少病残体上的越冬菌量,可大幅度改良土壤、灭菌、除草、保墒。前茬为春麦、亚麻的地块更要尽快伏翻、同时追施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料。

  三、加强种子管理,及早准备种子并进行晒种2-3天,严格按照拌种程序拌种,以防止种子带菌。

  四、合理施肥,以使用农家肥为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合理使用钾肥、锌肥、硼肥、钙肥等微量元素肥料,控制氮肥使用量。一般亩施免耕肥40公斤,微生物菌剂5公斤。

  五、重视冬季麦田管理,小麦出苗后根据麦苗长势,对生长弱的麦苗叶面喷施1-2次6000—10000倍液“硕丰481”或500倍液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已发生根腐病的田块可用70%甲基托布津7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混合“硕丰481”进行叶面喷洒。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