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交流新技术 推动新发展 创造新优势
——2009中国国际氮肥甲醇大会在上海召开

  本报讯(记者 张涛 鲁国顺)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主办,旨在交流新技术、推动新发展、创造新优势的“2009中国国际氮肥、甲醇大会”5月25-27日在上海召开。工信部、商务部、农业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有关领导及来自全国氮肥、复合肥、甲醇生产、经销企业的29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15家国外公司的28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李勇武会长在会议致辞中提到,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氮肥与甲醇工业始终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为促进中国粮食增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分析说,尽管行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面临严重的挑战。随着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行业经济运行开始显现回暖迹象,但行业经济总体上仍处于调整之中。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经公布,根据这个规划,当前和今后三年,石油和化学行业的主要任务是“两保、两调、两抓”,即保增长、保农资;调整布局、调整结构;抓科技创新、抓企业管理,使石油和化学行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突破。他充分肯定了这次会议对加强氮肥、甲醇同行间的交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会上,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杨益局长介绍了如何根据WTO的规则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维护产业安全,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袁隆华副司长介绍了工信部为促进化肥产业稳定发展所做的工作,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胡元坤副司长就目前科学施肥现状及未来展望作了发言。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潘德润为会议作了主旨报告。他在介绍了中国氮肥、甲醇工业的发展成就和分析了氮肥工业面临诸多困难后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对氮肥的刚性需求长期存在,氮肥市场仍有巨大潜力。因此,中国氮肥工业的未来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念,以推动结构调整、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为重点,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中国农业发展的需求,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会议期间,业内权威人士分析了全球肥料及甲醇市场格局;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及国内肥料经销企业对中国肥料及甲醇市场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介绍了中国合成氨、氮肥及甲醇工业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近百家国内氮肥、甲醇明星企业及提供新技术、新装置的单位还参加了会议组织的展览与展示。壳牌、GE、Topsoe、KPR、赛班及美国运安等国外公司也分别从技术及全球贸易的角度作了发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