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河北:纺企权力寻租进口配额


  近日在河北邢台、邯郸等地了解到,由于国内市场上棉花价格过高,而进口棉又受配额限制,致使大部分纺织企业棉花储量不足,工厂设备时开时停,纺织企业面临“等米下锅”的困境。

  河北纺企棉花告急

  河北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耿蜀平说,全省大小棉纺企业数百家,涉及到棉纺织的产业工人大约40万人。棉花价格直接影响棉纺织企业正常生产。目前,河北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因棉花短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邯郸市第二棉纺织厂眼下的开工率仅为40%。该厂的原棉仓库存储能力达1000吨,只剩下散乱堆放的棉花下脚料,数台棉花垒包机闲置在场外。仓储处处长任家说:“自2008年以来,厂子的原棉储量就出现不足,所存棉花仅够维持20天的生产。”笔者随后见到两辆运棉卡车驶入厂区,据工作人员介绍,车上所载的是从天津港进口的棉花,等不得入库就被直接送往生产车间。

  邯郸海盛威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汉波说,“据我们测算,国内棉花价格比国外每吨高出了2000元到2500元。这对于国内纺织企业来讲是个巨大的压力。因为国内纺织企业的一半产能供出口,成本上的巨大差价令国内纺织企业无法参与国际竞争。”

  河北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拥有纺、织、印、染等全能生产格局。副总经理张富贵说,国内市场上棉花价格上涨了,而企业制成的棉纱、棉布在国外市场售价却难以相应上升,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小。利润空间小就造成企业流动资金运转困难,企业缺资金,棉花的库存就严重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进口配额引发权力寻租

  据了解,棉花被大量收储后,可供市场流通的棉花出现短缺,价格持续攀升。同时,进口棉花又受到配额限制,从而加剧了企业无棉可用的状况。

  薛汉波说:“据我们了解,收储价格虽然涨到12600元/吨,但是价格的收益,真正的棉农并没有得到,高额利润大部分进了中间商的腰包。”

  河北宏鑫纺织集团董事长陈殿雄说,纺织企业自己纺纱不如直接进口国外低价纱划算。比如,在国内纺一吨21s纱的成本在17000元左右,而进口同类纱,口岸价只有14000元左右,相差近3000元。

  “进口配额制对于棉纺企业来说是道槛。因为谁有了配额,谁就可以买到低价棉,实际上造成了一种权力寻租,大家都在找配额、买配额,甚至有倒卖配额的现象发生。”河北邯郸海盛威集团圣棉公司董事长徐晓群说。

  中国的纺织企业现已完全融入全球竞争,比国外的纺织企业更有竞争力,但由于印度等国家,棉花进口没有配额,没有关税,市场价格在10200元/吨—10600元/吨之间,比我国棉价每吨低3000元。这样的成本差价使我国棉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薛汉波说,纺织企业利润低,风险比较大,资金周转困难,银行有钱也不愿贷给纺织企业。

  河北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耿蜀平说,目前棉纺织企业的毛利润在3%左右,按照各等级棉花的平均价测算,如果价格超过13000元/吨,棉纺织企业就无利可图。这会直接影响到几十万产业工人的吃饭问题。

  河北棉纺织企业负责人纷纷要求,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适度放配额,帮助纺织企业渡过难关。(王昆 曲澜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