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实现增产30个百分点!近日,在华中农业大学启动的“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国家八六三重点项目,描绘了中国杂交油菜发展的广阔前景。
该项目由两位7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官春云分别担任专家组的组长和副组长,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所长王汉中研究员等大批知名专家参与其中。该项目两年内将获得国家3000余万元人民币的科研经费支持。
据傅廷栋介绍,此项应用研究课题中,将围绕育种材料、品种和制种技术等三方面展开,长远目标是20年内使油菜产量或产油量增长30个百分点。傅廷栋院士还宣布了一项计划:华中农业大学的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向中国有志进行细胞水平研究的油菜工作者开放,除免费提供各项实验条件、免费住宿外,实验室还将提供3至5万元的科研经费。
1972年,傅廷栋发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被认为是国际上首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由于杂交种逐渐普及,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国。目前,中国杂交油菜已占全国油菜总面积七成,而全世界平均水平不过40%。
虽然中国利用杂种优势非常鲜明,但是国内食用油供求矛盾仍有待缓解。因此,由华中农业大学担纲的这一重大课题,将展开强优势杂交种的选育与应用、骨干亲本的创制与资源创新、安全高效制种技术的开发等,从而提高中国油菜总产量。
和油菜一样,中国其他几项杂种优势研究同样获得巨额资助。2007年,在傅廷栋院士发起倡议下,袁隆平、朱英国、官春云等十一位科学家向温家宝总理递交报告,希望国家投资40亿元人民币,用于发展水稻、油菜、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等六大作物杂种优势项目,全部目标是实现“20年增产30个百分点”。今年四月,中国科技部正式启动该项目,其中油菜部分由华中农业大学主持。(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