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在内的多位专家几次提出,现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有很多大的金融机构,但由于缺乏“毛细血管”类的微型金融进行沟通疏导,农金体系只能在一个非良性循环的状态下运转。现实情况的确如此,农村资金互助社等3类新型农金机构多处于试点状态,而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农信社则忙于变身与股改,困难和疑虑纷至沓来。笔者认为,在信用评级体系尚未建成、资金缺口有扩大趋势的现状下,适当增加农户的商业信用,对于梳理、优化其信用资质,缓解农户和涉农企业贷款难的困窘是十分有利的。在这方面,浙江省兰溪市农信担保公司已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近年来,兰溪市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动下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农村各类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生产企业的地位不断提升,农业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伴随着生产集约化、供销市场化的转变,诸多新情况,特别是融资缺口扩大的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矛盾。实际上,不仅是投资增长导致了资金不足的困境,农业生产所固有的一些特点以及其所处的环境也决定了农业与农民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银行对投放农业信贷往往持较为慎重的态度,缺乏足够的贷款支持已成为一直以来制约该地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农民迫切需要政府部门搭建一个金融服务平台来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兰溪市农信担保公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2008年,该公司发现,由于缺乏启动资金,该市水亭乡垂江村的一户水产养殖户筹划新辟的甲鱼养殖场项目搁浅。在充分调研,明确了该养殖户在基础条件、养殖技术、个人信用等方面的优势后,兰溪市农信担保公司又争取到了有效的反担保保障。在兰溪农信担保公司的帮助下,该养殖户获得了一整套贷款担保手续,并顺利地从银行拿到了10万元资金。如今,这家甲鱼养殖场已获得了一季收成,效益十分可观,并再度扩大了养殖规模。
在业务经营上,兰溪市农信担保公司打破了为农户和农企提供贷款担保的常规,把目光对准了当地受益面广的来料加工行业。由于兰溪离小商品城——义乌市很近,劳动力成本较低,来料加工业发展很快,来料加工收入已成为兰溪农民,尤其广大农村妇女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经过仔细调研,该公司适时介入这一行业领域,成为来料加工经纪业务贷款的指定担保人。截至2008年10月,该公司已为37户来料加工经纪人办理了贷款担保业务,取得贷款资金664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来料加工业务的发展,间接帮助5000余户农户增加了收入。
经过一年半的运作,兰溪市农信担保公司取得了预想的成效:在农户和涉农组织中产生了较好反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贷款难题,得到了农民的认可。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该公司负责人表示,首先,要立足“三农”,把担保业务做实做大,争取尽快把担保放大系数用足;其次,在增加手续费收入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充分展现公司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政策和财政支持,提高公司的社会地位。同时,还要培养骨干力量,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创新反担保方式,逐步提高农信担保公司的作用和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