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在探索中前进 在改革中发展
——供销合作社改革历程回顾
□ 傅德宝

  供销合作社改革初期,是按全民所有制性质进行改革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没有解决供销合作社的根本问题,即性质问题、所有制问题、体制问题,因而也就不能很好解决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关系问题。

  从1982年开始,供销合作社改革的重点是改变所有制,即由全民所有制改回原来的集体所有制,由“官办”改为民办,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改革的内容和过程大体情况是:

  恢复供销合作社的集体所有制

  供销合作社本来是农民入股创办起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但是“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1958年改为全民所有制,1961年恢复集体所有制后,十年动乱中又改为全民所有制,实际上是剥夺了农民的所有权。所以,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恢复集体所有制,恢复农民对供销社的所有权。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农村供销合作社是城乡经济交流的一条主要渠道,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联合的纽带。要恢复和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使它在组织农村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此,供销合作社开始进行恢复“三性”的体制改革。

  198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指出:“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关制度也要按合作企业性质进行改革。”这年2月,田纪云副总理到河南省武陟县视察,提出要从五个方面突破原来执行全民所有制一套规章制度的限制,并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五个突破”作了说明。一是在劳动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二是突破对农民入股的限制,放手吸收农民入股,扩大农民资金的比重。三是突破原有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的限制,使供销合作社真正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四是突破分配制度上的限制,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五是突破物价的限制,允许供销合作社有一定的定价灵活性。

  通过“五个突破”,供销合作社在实现集体所有制问题上又前进了一步。到1985年9月底,全国吸收农民股金达22亿元,比体制改革前1981年增加5倍多。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都有扩大,例如,开拓粮食市场,积极收购粮食;逐步改变经营结构,兴办运输业和仓储业,向社会服务;兴办综合商场和贸易中心,改善工业品供应;发展饮食、服务业,兴办旅游业和花木业等。

  发展供销合作社事业

  1985年12月,全国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提出,在巩固完善“三性”、“五突破”的基础上,主要抓好六个发展。

  1、发展为商品生产的系列化服务,树立为商品生产服务的观点,帮助农民开拓生产致富的门路,搞好系列化服务。

  2、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联合,在搞好农商联合、县供销合作社和基层社联合的基础上,广泛发展跨县、跨省、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在形式上可以建立联营公司,可以利用已建立的农产品贸易中心和批发市场,实行开放式经营。

  3、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以县为单位合理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发展新建项目,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4、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广泛推行产销合同制,把农户的生产、购销活动,同市场联系起来,广泛推行农产品经营的分购联销和工业品经营的联购分销。

  5、发展农村商业网点,一是把代购、代销店改为农村的综合服务站,扩大经营范围和服务项目;二是把按行政区建立的基层社逐步调整为按经济区建社,扩大在集镇的经营能力;三是加强充实县联社和所属专业公司的力量。

  6、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办好中等专科学校、技工学校、干部学校和大专院校,为供销合作社培养一批技术人员,逐步提高职工的业务和技术素质。

  供销合作社要努力办成农村的综合服务中心

  大体从1988年起,供销合作社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在继续按集体所有制改革的同时,主要是完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努力办成农村的综合服务中心。

  1987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通知指出:“供销合作社要按照合作社原则,尽快办成农民的合作商业组织,完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1988年2月,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按照改官办为民办的方向,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改革,完善为农村商品生产服务的体系和农副产品合同定购制度,积极推行联合经营和代理购销,进一步搞活城乡商品流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改革的要求,供销合作社努力为商品生产服务迈出了新的步伐。

  1、发展商品生产基地。商品基地有组织农民自办的,也有与农民联办的,还有供销合作社办的示范基地。到1991年,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扶持发展起来的商品基地县有4500个,其中年产10万头牛羊的县126个;年产100万只禽类的县158个;年产值上千万元食用菌的县245个;年产5000万斤蔬菜的县225个;鲜果产量万吨以上的县1006个;年产500吨茶叶的县600个;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的其他商品基地县1850个。

  2、建立以科技服务为先导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组建良种繁育场,建立庄稼医院、农资服务站、植保合作社等形式,广泛开展良种推广,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提高了支农物资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到1991年,共建立农资社会化服务网点20.5万个,其中庄稼医院2.36万个,配肥配药站4.1万个,咨询服务站3.5万个,其他服务网点近10万个。

  3、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站。这是集信息、科技、生产、购销、加工、储运等综合服务于一身的经济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供销合作社在原分销店、代购代销店改的综合服务站;有的是在原代购代销店的基础上与村联办;有的是社员农户合办。建立村级服务站的好处是:方便农民购销,密切农商关系,向农民提供多种服务,加快科技兴农的步伐,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自觉性。

  4、组织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把同类产品的专业户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大体有三种形式:一是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把专业户、乡镇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二是在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下,供销合作社和农民分工合作,农民负责生产,供销合作社负责提供生产技术、加工、贮藏、物资供应等服务工作;三是统一组织,各负盈亏;农民从事生产环节上的盈亏由农民自负;供销合作社提供各种服务,流通环节上的盈亏由供销合作社自负。到1991年,全国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组建的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达3万多个。

  5、组建农村专业市场。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的扩大,农村许多地方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专业市场,供销合作社从经营、服务等方面参与了专业市场的活动,繁荣了农村经济。

  (作者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离休老干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