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5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惠农通”真惠农 小额贷款贴民心
——山西省和顺县农村信用联社践行科学发展观纪实
□ 张俊杰 王瑞宏 王永忠 白玉锦

山西省和顺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吴荣光

  今年以来,山西省和顺县农村信用联社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并将学习实践活动的着眼点落在提升为当地农民的金融服务质量上,通过在全县系统广泛开展“走百村进万户亲民惠农问卷调查”活动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支农产品——“惠农通”小额贷款,取得显著的成效,不仅获得当地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同时也为自身业务发展开拓了新的渠道。 

  为农民量身打造新产品

  “惠农通”小额信用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通过对服务区域内农村进行信用村、信用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公开授信,同经村民认可诚实守信、信用社评定合格、自愿联保的农户签订三年有效的借款合同,核发《农户信用贷款证》,采用“一次核定,周转使用,随用随贷”的管理办法,农户持《农户信用贷款证》、有效身份证明、印鉴以及村委出具的贷款用途证明到信用社柜台随时办理的贷款。

  “惠农通”贷款是和顺县联社以松烟信用社“支农惠民”计划为突破口,在全县系统广泛开展“走百村  进万户”亲民惠农问卷调查活动的基础上推行的一种面向广大农户(包括农村工商户)开展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旨在加深信用社与广大农民的血肉联系,切实解决当地农民贷款难问题。

  据了解,“惠农通”贷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一是过去农民贷款需要提供担保或抵押的手续,办理时费用高,手续复杂,现在“惠农通”贷款使农民贷款变得更容易;二是不受信用社贷款指标的限制,并享受贷款利率优惠;三是贷款证三年有效,适合了农户借款使用期限的不确定性,减去了大部分农户年年办贷款的麻烦,省去了很多的费用;四是借贷灵活,借款人可以在授信额度及时间内随意的借用贷款,用多少就借多少。

  农民乐享金融创新成果

  “前些天地里搞养种,想买点农资,手头缺现钱,拿着信用社发放的‘惠农通’小额信用贷款证,到村委会开具了证明,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没想到十分方便,不到十分钟就拿到了松烟信用社5000元钱的贷款。我家是二级信用户,贷款额度是10000元,买农资用不了那么多,用多少贷多少,十分方便,真是感谢松烟信用社帮了我们春耕生产的大忙。”在松烟镇北岭头村的一块玉米地旁,正在地里覆盖地膜的村民王二孩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4月28日记者在松烟镇采访“惠农通”小额信用贷款发放使用情况时发生的对话。

  我们随后又走访了多家使用“惠农通”小额贷款证获得贷款的农户,都对松烟信用社面向农户推出的“惠农通”小额贷款业务感到满意,备加赞许。

  “今年还做贩运粮食的买卖。到村里购粮,必须向卖粮户付现钱,”东坡村贩运粮食的郝占陆告诉我们,“上个月资金周转困难,拿着‘惠农通’向信用社贷了20000元钱(一级信用户),很方便,又存了几千斤粮食,(信用社)帮了大忙了。”

  “今年县里提倡养牛致富,购一头牛政府补贴1000元,”东坡村养牛户李旭成一脸高兴地回答着我们的提问,“用‘惠农通’贷款证向信用社贷了20000元钱,购了5头牛,政府补了5000元,有付息证明以后还贴息,很划算,感谢信用社的支持。”

  松烟镇寺南坡村农民甄建军到当地信用社办理“惠农通”贷款,只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拿到了贷款,还对旁边取存款的老乡说,我这贷款不比你取存款慢,卖化肥的老板看到俺有“惠农通”,化肥都给俺提前装上车了,就等我回去付款呢,还说看到“惠农通”就等于看到现金了。一些农户还不太相信信用社给农民带来了这么好的政策,带着刚到手没几天的“惠农通”到信用社贷了一千块钱,在家放了几天后又马上还了回来,结果是业务授理了,而且办业务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农民们兴奋地举起手中的“惠农通”说:“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贷款绿卡啦!”

  政府部门对“惠农通”贷款也给了高度的评价,称之为“便民绿卡”。“和顺县信用联社‘惠农通’小额信用贷款是一项创举,更是一项壮举,切实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县政府巩瑞鹏副县长曾给出这样的评价。“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惠农通’小额信用贷款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解决了农民有项目没资金的问题,解决了农民急着卖粮被压价的问题,真真正正地减轻了农民的压力啊,是一项利民的好政策。”松烟镇镇长王雪芹感叹到。

  农民期待额度再大点

  据了解,“惠农通”贷款业务是作为和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成为该联社响应山西省联社倡导的“求和谐树形象创佳绩”活动的重要标尺,开办一年来,通过组织召开推广会,列入信用社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等多种方式,已向全辖广泛推广。截止目前,全辖已发放“惠农通”小额信用贷款证1140份,累计发放贷款300余万元,涉及全县5乡5镇90多个行政村,使全县更多的农民通过使用“惠农通”小额信用贷款证得到了实惠。

  和顺县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让当地农民切实地感受到信用社是真正为农民服务的银行。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地农民对于“惠农通”赞口不绝的同时,对于这个新产品还有着更多的期盼。

  “就是贷款额度稍微小了点,只有30000元,”松烟村经营五金交电建材批发门市的工商户杜小彦告诉记者,“一次进货多点,运输成本相对就小了,进货时常使用‘惠农通’贷款,做(资金)周转使用,很方便,如果额度再大点,比如50000元,对我们就更有利了。”

  “我现在已有40头牛,再购进10头,50头(牛)就可成立养牛园区了。”东坡村养牛户马彦斌说,“用‘惠农通’我们农户最多贷20000元,能购5头牛,再多贷点就好了。”

  “信誉第一。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誉不可贷。”松烟信用社主任王永忠走到哪个村都念叨着这句口头禅,这也成为和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广“惠农通”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一条铁律。

  愿以“信誉”为本的和顺县信用合作联社“惠农通”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不断自我完善,并在和顺这块热土上遍地生花,缤放“支农惠民”的异彩。

  “惠农通”:打开社企双赢之门的金钥匙

  和顺县农村信用社通过实施农民贷款“惠农通”, 不仅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而且实实在在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一是实现了农民与信用社的互动互赢,首先是信用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走出信用社,主动走村进户对农民进行宣传调查了解,集中评定授信,实行了阳光办贷程序,全面接受群众监督评议。松烟镇雷庄村是全县实现“惠农通”的第一村,雷庄村的农民拿着贷款证买了绒山羊,办了醋厂、豆腐厂、养猪厂,养殖、种植、加工一齐上,全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今年县里组织在该村开了现场会,村民代表口口声声称赞信用社好。很多村干部看到这种情况主动到信用社要求到他们村进行“惠农通”评定授信。从信用社主动走出去到农户主动走进来的互动转换,破解了农民与信用社多少年来的心理障碍和互动难题,农民通过贷款挣了钱,信用社实现业务发展赢了利。

  二是提高了信用社员工工作效率,“惠农通”贷款的推行,彻底改变了过去发放贷款先由农户申请,村、社盖章证明,信贷员调查核实,然后逐级审批的传统办法,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使农民贷款就像提取存款一样方便、快捷。农户贷款只凭两证一信一章(即贷款证、身份证、村委介绍信、私章)就可以直接到信用社办理贷款;信用社任何一位临柜业务人员只要在电脑中调出该农户的信用档案,查出授信额度或贷款余额,便可以核发贷款,让农民真正感受到了信用社就是自己的“银行”,更是自己的“农贷超市”,农民形象地称赞信用贷款证为“致富绿卡”。

  三是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信用意识,切实减少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惠农通”贷款的推行,增加了贷款的透明度,使农民尝到了贷款带来的甜头和实惠,都愿意及时归还贷款,确保自己在信用档案中有一定余额,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用社的信贷风险。与此同时,信用社还根据农户信誉程度的变化情况及时变更信用等级和贷款限额,使广大农户的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守信光荣、毁信可耻”和“人人守信用、共同来致富”的信用氛围日益浓厚。信用社信贷员李临年说:“如今上门收贷、逾期不还的现象越来越少,‘要我还钱’已向‘我要还钱’的观念转变,守信用、讲信用成了农村的新风尚。”一季度,全县信用社到期收回率为8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4%;逾期贷款收回率为8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100%。

  四是强化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职能,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惠农通”贷款的推行,全县农村信用社努力改进服务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切实加大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力度,增加了支农贷款的投入,而且通过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农户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消费需求,拓展了农村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不仅满足了农业生产资金的需求,还适当扩大了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满足了农户生活、建房、子女上学等消费需求,对促进农村先进文化的传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