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4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梦到了野猪林


  讲述人:河北省鹿泉市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杨新书

  整 理:本报记者 王凯山

  我叫杨新书,是河北省鹿泉市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小就爱养小动物,刺猬、小狗、小羊等养过很多,记得当时小鸡崽也不值钱,一毛一只,买回来就放出去散养,看着它一天天长大,别提多高兴啦。由于这个爱好,我很早就加入了鹿泉养猪协会,这个协会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合作社的前身。在协会中,我逐渐发现养野猪将是未来本行业的发展方向。  

  为啥这么讲?我们协会人在一起经常琢磨如何养猪,大家都感觉野猪(本文后称特种野猪)好养活。野猪属于杂食动物,不挑食。我们这个地方又属于山地,漫山的绿树、青草,野猪有草喂草,没草还可以喂树叶、果实,加上我们自己调制的饲料,所以从饲料的角度讲并不困难。加之野猪的肉质、口感比圈养的要好,而且价格也比普通的家猪要贵。此外野猪皮可以制革,鬃毛可以成为高级制刷原料,胆汁还可入药。这些好处促使我决心养野猪。

  对我来说,养野猪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找到野猪。2000年前后一个朋友找到我,希望跟我合作养野猪。对方出大头儿,我也先后投入了17万元加入到这个养猪场。决定做这项工作后,我开始四处打听哪有野猪。作为国家野生保护动物,过去我只是在电视里看到过野猪,真要寻找发现千难万难。本地山场没有野猪的踪迹。托人从外面购买,又面临着如何托运,我当时一门心思就是考虑怎么找到野猪。人家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真是这样,我当时睡觉都梦到了自己养的一群野猪在一片林子里奔跑。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所需要的野猪。那是一次看电视,新闻里说湖北某地(应采访对象要求,隐去此地)村民救助野猪受到表彰。当时我第一反应这个地方肯定有野猪。于是我直奔那个地方而去。到了当地,才发现自己有些冒失,因为具体哪个村镇或者哪座山有野猪咱还是不清楚。我当时心一横,既然来了一定要把野猪带回家,找不到就不回家了。盲目地找了一段时间,我逐渐找到了窍门。我想猎户肯定知道哪有野猪,但是猎户并不好找。可是猎户打了野猪肯定要卖给饭店,于是我就找山脚下公路边上的野味饭店,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家。我跟店主套近乎,并在这个店吃住了几天,终于混熟了。最终表明来意,通过店主找到了猎户,买到了一只小野猪。

  但是随之问题又来了。怎么把野猪运回家?火车肯定不能坐,长途客车也会检查。我找人定做了一个大背篓,把小野猪崽放在里面,然后沿路拦车。这样一路走,一路拦车,总算回到了家。谁知没有经验,这种小野猪回去没多久,就因为拒绝进食而死。我当时有点沮丧,但是不气馁。因为合作伙伴一直鼓励我,而且周边的乡亲得知我养野猪,也有好几家要跟我合作。我决心从头做起,又回到湖北当地,并沿用此法带回了几只野猪。这样逐渐摸到了门道,我以纯种野山猪为样本,以瘦肉型猪为母体进行杂交,经过多次选育,最终培育而成。这些野猪更确切说是特种野猪,既保持了野山猪瘦肉率高、肉质鲜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优势,又保持了杂交母体瘦肉型猪瘦肉率高、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繁殖力强、性情温驯、好饲养的特点,很快就见到了成效,特种野猪的成活率以及产崽率逐渐提高。

  这期间我逐渐办理了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我把这些经验跟协会大伙儿一起分享,有好多人也跟着我开始养野猪。并且随着养猪规模越来越大,周边市场也逐渐打开了销路:石家庄和新乐市的饭店都要我们定期供货。而且在一些媒体采访我之后,各地找我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鹿泉市畜牧局在经常接到全国各地咨询养特种野猪的电话之后,就找到了我,希望我能把周边村子都带动起来。正巧2007年专业合作社法刚刚颁布不久,这个建议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牵头成立了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并跟周边村子的农户约定,(我必须要找互相熟悉、值得信任的人合作)我免费提供母猪,大家负责养。我再定期回收仔猪。当然如果在养殖过程中,发生丢失或者死亡,对方要赔3000元钱。

  现在我们这个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快两年了,目前发展前景很好。周边村庄已经有七八十户加入进来。他们少则养1头,多则养10多头。以饲养一只母猪来算,我们回收一只仔猪的平均价格是500元左右。往少里算,每年能产仔15只左右,就是七八千元左右。抛去母猪和仔猪的饲料成本,一只母猪一年给农户带来的利润在5000元左右。如果养10头带来的利润就在5万元左右。

  如今,在我们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里,已经出现了大大小小养殖特种野猪的农户。回想当初那个梦见林中野猪奔跑的场景,我忽然明白了,在大伙的辛勤努力下,我的“野猪林”梦终于实现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