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踏访茶山

席永君

  清明节过后,一大早,我们来到素有“贡茶之乡”美誉的成都邛崃花楸山。每年春分前后,寂寞冷清了整整一个冬天的茶山便开始热闹起来。尽管山雀的鸣唱还带有几丝凉意,但三三两两的农妇早已像野花般点缀在清幽的茶山中。

  我是在邛崃的另一座著名茶山——南宝山长大的,对于茶有着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感情。茶对于我永远是一个意味深远的符号。我中学时的全部学费,就是自己用双手采摘的那些茶叶换来的。记得那时每采一斤鲜叶,仅能换取两毛钱,而现在每采一斤能制作毛峰的鲜叶可换三四元钱。当地的茶商告诉我,春分前后每采摘一斤能制作“花楸贡茶”的一芽一叶的鲜叶,茶农能挣50元钱。

  18世纪以《训子家书》闻名的柴斯特顿勋爵曾写道:“尽管茶来自东方,它毕竟是绅士气味的。而可可则是个痞子,懦夫,一头粗野的猛兽。”看得出茶在这位英国勋爵的眼里是代表东方文明的。是的,产自东方的茶是温情脉脉的,茶的儒雅风度让茶企业也充满了人情味。因此,当我站在春光明媚、草木葱郁的花楸山上,站在康熙御封的“天下第一圃”,我能感受到那些长久地埋首于茶树间的农妇们的心情。她们的内心不仅能感受到茶的芳香,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茶的温暖。茶,不仅能浸润茶客们的肺腑,滋养茶客们的性情,更给农妇们带来了实惠。茶是实实在在的,能给她们带来柴米油盐,衣裳棉被。在此意义上,茶才真正成为了她们心目中的“绿色黄金”。一位姓吴的农妇告诉我,她的女儿去年已大专毕业,在成都工作,每月收入一千多块钱,除去租房、吃饭,所剩无几,而她在花楸山采茶每月也能挣好几百元。

  每年清明时节,我都会变成一个流连光景的人,去茶山问茶。仿佛茶神对我格外恩宠,今年已去了两次,春分时节受茶人何建华、茶艺师周晓芳的邀请,去他们夫妇二人的家乡峨眉山问茶。清明时节,又随一个摄制组来到花楸山。凑巧的是,我的好友正在拍一部茶的纪录片。老友知道我平日嗜茶,对茶文化略知一二,于是便邀我前往茶山。因为这些朋友,也就有了这许多次踏访茶山的机会。

  日暮时分,忙碌了一天的摄制组终于闲了下来。当古乐在花楸山上奏响,那古老的琴声仿佛在为我们每个人冲泡一杯滋养心灵的花楸贡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