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4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防市场仿冒产品何时休

本报记者 张蕾

  安防行业在我国算是新兴行业,但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错的企业,有了些不错的品牌。但即使这些品牌并没有像国外的品牌有影响力,市场上还是出现很多假冒产品,给企业的品牌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有一些企业为追求利益不择手段的原因外,消费者品牌意识不强也助长了这种现象。

  仿冒现象严重

  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经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我们感觉价格偏高时,店主往往说:“我这里还有其他的,价格便宜一大截,要看看吗?”然后介绍说这些产品也是某品牌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的,价格落差主要在简化包装、以量取胜上。这种产品外观与正品差不多,但是材质则完全不同,比如安防工程目前常用的超五、六类线正规厂家一般采用高纯度无氧铜作为线芯,而这些仿冒品使用的是普通的铜丝甚至是杂夹着铝、碳、硅的铜丝,在制造流程上就简化了数道工艺。这些仿冒线缆在监控工程使用中图像传输速率、信噪比等指标都不能达到要求,更无法适应未来的网络传输等重负。市场上还有一种现象是“攀龙附凤” ,很多品牌好像都是亲戚似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多是因为大家都想往已经有了一定地位的品牌上靠,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可是当一些不懂门道的工程商在采购产品时,往往会“走错了门”。据了解,某线缆知名企业的品牌产品,在全国发现制假仿冒的厂家就有十家。这些仿冒企业利益熏心、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使我国安防行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

  仿冒殃及企业形象

  仿冒产品是断送知名品牌产品市场生命的“黑手”。韩国科迪康Kondicom软压缩DVR板卡曾经是板卡市场的宠儿,仿冒者群起而仿之,买下一批电阻电容,请PCB厂家照原样画板,普通的农民工也造出了热销的“Kondicom卡”,一度差点断送了Kondicom的性命,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仿冒产品严重损害了知名企业的品牌形象,用户在分不清真假产品的时候,必然会把对仿冒产品品质的抱怨,算在知名品牌产品的账上,致使知名企业身背黑锅,口碑渐损。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一次恶性仿冒伪劣事件就足以对一个企业进行致命的打击,毁掉一个享誉一时的知名品牌。

  企业打假困难重重

  面对假货的威胁,各品牌厂商都加强了内部防范措施,以保证其正规的供货渠道不会受到假货的侵扰。但众多安防企业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调查、取证,而政府职能部门受人员编制、财力物力、办案装备等方面的限制,目前还不能彻底杜绝仿冒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现象。

  某企业深受仿冒产品之痛,曾悬重赏寻打假线索。但最后该企业花在奖励举报假货者方面的经费达上百万元,但假货却并不见少,企业不胜重荷,败下阵来,打假行动也不了了之。其实就算企业找到了自己的山寨产品生产点,按有关法律,可以追究侵权行为,但是,要打官司得先到有关部门进行专利或者商标仲裁。这个仲裁,至少要一年时间以上,企业哪有这么多金钱和精力耗在这上面呢?但如果轻易放过,仅仅没收一些假产品,又起不到足够的威慑作用。其实,对于行业的主流产品,如不高举起打假的旗帜,造假者自然会选择你为造假的对象,其放纵的结果是,当你的品牌中假货达到一定的比例时,真正有价值的用户自然会离你越来越远。

  很多企业认为打假应该是政府的事。可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受人员编制、财力物力、办案装备各方面的限制和制约,目前暂时不可能把所有需要保护的企业都保护起来。因此,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企业要通过自身力量,积极主动参与打假,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解难,更重要的是,控制和减少仿冒伪劣商品对市场的侵入,这才是对最终用户合法权益的最大保护。

  目前,很多安防产品主要通过渠道代理模式进行销售,不但通过各级代理商逐一分销,大大小小经销商更是遍布全国。为确保这些代理商的“清白”,比较规范的视频监控生产企业通过对各级代理商实行认证管理来进行品牌控制,并对他们的库存和服务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管。而另一些防盗报警、门禁巡更、停车场管理生产企业通过与其合作的工程设计研究院、房地产开发商、工程商审核合格的情况下颁发品质认证证书,以确保这些工程用户能为最终用户提供确实的真品。此外,一些知名可视对讲企业开始专门对一些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人员、有关执法人员提供培训,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告诉他们如何甄别真假安防产品。

  安防产品是基于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特殊产品,需要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的要求,并不像仿冒一件衣服那样无关大碍。仿冒商品对国家、对整个行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伤害,解决这个问题成为提高中国安防行业整体水平的关键。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