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入春以来,江苏省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统一部署,以打假保春耕、促春管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据统计,1-3月全省农业系统检查企业10327个次,整顿市场1166个次,受理举报案件134件,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78起,其中案值五万元以上大要案1起;查获假冒伪劣农资44.55万公斤,货值228.64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98.4万元。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江苏省农业厅厅牵头省工商、质检、公安等七个部门,对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各地农业部门调整充实了农资打假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监管工作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签订农资打假工作责任状。
二是突出重点,强化检查。各地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清理整顿,全面摸清底数,分种类广泛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多途径查找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狠抓质量,落实抽检。各级农业部门及早制定针对性强的农资抽检计划,根据当地农资市场特点,突出重点来源和重点产品,加大市场抽检力度。重点对使用量大、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产品和企业开展质量抽检,严防假劣农资进入农业生产领域。
四是强势宣传,营造氛围。据统计,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共组织现场咨询培训活动561场次,出动执法和科技人员9671人次,接待咨询群众64.23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29.48万份。 (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