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外看功夫

张 帆

  认识叶清德是因为茶,结交却是因茶之外。从2006年的三家门店到目前的30家分店,不到三年的时间,这的确让许多业内人士对这个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年轻人产生了兴趣。

  从三个电话说起

  第一个电话,是在2006年夏天,互不相识,只因为报纸上关于柚子茶的一篇报道。这的确像叶清德的脾气。但凡茶的事儿,他都很兴奋。简单认识后,我参加了他的“茶-书-壶”九峰茗茶开业典礼。第二个电话,2007年某一天的半夜,电话那头兴奋不已,老叶在福建省外开了第一家加盟店。第三个电话,在2008年底,老叶说,不着急,他有意将加盟店控制在30家以内,求的是平稳扎实。

  兴奋,老叶似乎对茶的兴奋点比一般人低。这也许是一个媒体人走上茶这一行的最初原因。低调,充满激情,意气风发。这是对叶清德的基本印象。

  “文人做不好茶,商人做不久茶。”茶圈儿里有这么一句话,说的是,经营茶的独特之处,文人空有穷酸理想,是很难做成茶叶生意的,而单纯把茶看做生意,忽略其文化背景,又难将品牌做大做久。这两类人,正是从事茶业经营的主力军。与洗脚下山的茶农不同,叶清德属于前者。从媒体圈子出来,叶清德最早想的是“品茗读书”,单纯的知识分子理想。一边卖书,一边卖他老家的白芽齐兰。一个完全没有打开市场的乌龙茶品牌,并没有在叶清德手中瞬间产生奇迹。大量的广告投入,未见显著效果。经历了两年的痛苦挣扎后,叶清德向和自己一起创业的员工道歉,承认主推这个新品种的策划失败了。后来他总结说:“成长的过程可以缩短,但不能超越。”

  尽管如此,茶叶的传统文化背景叶清德并没有找错,他给自己的老主顾办了图书借阅证,一群爱茶爱书的人在九峰茗茶稳定了下来。叶清德说:“做茶就是做人脉,而人脉需要文化来沟通梳理。”或许,这正是九峰加盟店发展的基础。一方面,是饱和的福建茶叶市场,另一方面,是多灾多难的2008年大环境。叶清德手上的加盟店,却一反常理地吸引了许多投资者。“每一个加盟客户都是见面谈出来的”。按叶清德的说法,九峰有完善的企业形象宣传网站和不定期的广告宣传。获知信息的有意加盟者,叶清德会做前期考察,然后见面详谈。但我想,给人希望,让人信赖,让合作者觉得有未来,这才是加盟成功的原因所在。尽管商场竞争激烈,但信赖始终是加盟这条融资渠道的关键,而信赖取决于人。

  爬山和小纸条

  老叶有个爱好,爬山。第一次去福州参加九峰的开业典礼,按理说应该是老叶最忙的时候。他却带着嘉宾们爬山去了。2008年底,老叶以成功的闽商代表身份应邀来北京录制电视节目“闽商闯市场”。人刚到北京,趁着太阳还没落山,他一个人又爬香山去了。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我想,或许这也是让充满激情的头脑需要在自然的攀登中获得冷静的空间吧。爬山,的确是个好办法。老叶的想法很多,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企业的网站、企业刊物包括logo的设计、包装的细节,没有他不操心的,往往又都是些好点子。有人问他,他常说他的小纸条是他的秘诀。“虽然我自认为记性好,但是不要相信好记性,好点子总是转瞬即逝”。他的办法就是随身带着小纸条,睡觉的时候也放在枕边。想到什么想起什么都记下来,这样好点子可以被付诸行动,及时总结的经验也都会被记录下来以备日后整理。

  老叶的故事没有传奇,但每次接触都被他的精神振奋感染。认识老叶三年多,看到是他的九峰从创业之初到现在的稳步发展。这种过程的见证,同样也是鼓舞,对这个行业每一位从业者的鼓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