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市正在开展消防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福建石狮市建设福建首个食品安全社区,为打造“食品放心工程”树立典范;辽宁大连消费安全社区讲堂日前开课;湖北武汉今年将打造3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安全社区;江西省争取到今年年底,全省共创建5-10个城市安全社区,2个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和2个农村乡镇安全社区;上海市20个社区日前被命名为“上海市安全社区”,卢湾区整体被命名为“上海市安全社区”……
2006年2月,国家安监总局发布了《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规范了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安监总局印发的《“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都提出了建设安全社区的任务和目标。但是,目前全国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区对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认识不足,对安全社区理念理解不够,有的持观望态度,工作进展缓慢。为进一步推动安全社区建设,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各类事故与人员伤害,今年1月份,安监总局就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发布指导意见,提出紧紧围绕全国安全生产中心工作,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为切入点,建设安全社区,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
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秉承“国家鼓励、支持和指导各种功能型社区创建安全社区,使其成为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有效平台”的原则,安全社区建设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开展,被纳入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安全社区建设实施依据的要求包括:《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安全社区评定指标》等。
不可否认,建立安全社区,是在坚持政府部门主导的基础上,整合各类资源,以建立健全安全社区推进机制。通过开展各类安全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工地、进家庭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和资源支持。通过组织社区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广大群众参与安全促进活动,形成全员参与机制,提高社区成员安全认同度和知晓率。而这些行为最终目的,则是改善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
无论是社区农村还是工矿企业,都能通过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改善安全状况。比如在农村,在推进农村安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就可以主要针对农村用电安全、农机安全、涉水安全、农药中毒预防、火灾预防等问题开展安全促进。
从当前状况来看,安全社区实施工作可以改善社区的安全状况,使其在消防、卫生、社会治安等方面得到改善;从长远来讲,通过学习事故和伤害风险识别方法,可建立隐患排查整改等方面的制度,同时加强社区应急能力建设,针对社区潜在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响应预案或计划。通过组织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使社区居民具备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
要减少事故,一方面是从源头入手,一方面是从终端抓起。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就是从终端抓起,让公众了解到事故危害,具备发现消防、卫生、社会治安等问题和隐患的能力,以极强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减少身边事故的发生。
但是,安全社区目前的定位较低,所涉及的内容偏少。很多人一提到安全社区,还只是停留在治安、消防安全的层面上。在组织结构上,也认为仅限于某小区内,缺乏大社区的概念认识。
此外,还有个问题不容忽视,就是目前的状态是:安全社区建设还只是在政府部门主导的情况下,以安监局带头各社区自觉推进的行为。对于其他部门来说,并没有完全投入进去。那么,是不是可以假设,倘若是更高规格的部门来牵头做安全社区建设实施,其效果应该会比当前更明显。
在《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提到,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指:建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整合社区内各方面资源,共同开展社区安全促进工作,确保安全社区建设的有效实施和运行。安全社区创建机构的主要职责就包括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受益,并确保能够顺利开展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
如果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部门合作,所谓相关资源的整合就不能实现,而之后的职责实现也就要打折扣。在《2009年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资助、公众参与、共建共享”原则,推进城市安全社区、农村安全社区和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推动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上水平。
那么,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是否可以期待国务院安委会来牵头实施安全社区的建设,以真正从终端减少事故发生,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