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地明,茶芽展露。踏青问茶,正是时节。从北京到福建,从贵州到上海,从茶园到茶场,这一路茶香之旅,撒满希望……
北京:四月“茶花汇” 赏花品黔茶
“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万人品茗活动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举行
本报讯(记者 安明霞)春暖花开,正是人们赏春踏青的好时节,今年首个以春茶品尝与赏花踏青相结合为主题内容的“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万人品茗活动4月3日在北京玉渊潭公园拉开帷幕,活动历时10天。
北京玉渊潭公园以樱花著称,此时恰是赏樱花的最佳时节。明前茶历来备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在清明前后,一边品茶一边赏花,美景、美味尽收。此次活动嫁接在北京玉渊潭樱花节中,形成独特有趣的“茶花汇”,让京城老百姓从视觉到味觉,来了一次全新的体验。
本次活动由贵州省农业厅和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主办,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承办。贵州省农业厅厅长刘福成亲自率领贵州各地的名优茶叶企业20余家,给京城百姓带来了“都匀毛尖”、“湄潭翠芽”、“遵义毛峰”等贵州各地名优绿茶数十种。茶博会组委会还发起了以倡导科学饮茶,健康身心为主题的“茶为国饮,每天多喝一杯茶”——百米长卷征集签名活动。为配合此次活动,主办方邀请了健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讲解绿茶的保健与养生知识。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独有的区域地理特点以及酸性或偏酸性的土壤特性成就了贵州绿茶区别于其他产地的绿茶,她具有“富锌富硒”的特色,尤其对于上网一族、电视一族,是难得的天然抗辐射饮品。此次活动是贵州茶企继去年成功组团参加北京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北京王府井万人品茗活动后的又一次重大茶事活动。主办方希望借此“茶香花艳”的意境,全面向京城百姓展示贵州绿茶的优质、安全、绿色、生态的优势。
此外,为了答谢京城百姓的关注和厚爱,主办方还将在活动期间向消费者派发价值300万元的消费券,让京城百姓更实惠地享受贵州“富锌富硒”绿茶的独特魅力。
上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将开通茶乡旅游专线
第16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将于4月15日在上海开幕,本次为期9天的茶文化节携手安徽省六安市,将打造两条茶文化旅游线路。
本届茶文化节首次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开拓了两条茶文化旅游线路:以上海—六安茶乡为主线,开辟茶乡假日旅游活动;以“大宁商业广场—大宁国际茶城—宋园茶艺馆—上海马戏城”为主线,以其周边茶城为辅,开辟了上海茶文化景观旅游线路,并于茶文化节期间举行首发仪式和第一次团体旅游。
本届茶文化节以“茶,品味健康生活”为主题,将宣传茶文化与迎接世博会相结合,凸现时代特征。茶文化节期间,将按照主体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等三大板块,举行13项活动。届时,除举行上海茶业交易会等商贸活动外,还将举办以“荟萃茶文化、展示世博情”的主题论坛,并向社会征集历届世博会有关茶产品的资料。(张海盈)
贵州:湄潭休闲茶海启动“春行茶乡”
春天的“中国名茶之乡”湄潭,茶芽吐绿,菜花灿烂,春意盎然。万顷碧波的茶海,秀美旖旎的湄江,缤纷多彩的桃花江,层峦叠嶂的仙谷山,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令穿行在画卷中的“中国茶海·休闲湄潭——春行茶乡”活动的游客赞叹不已。
临近清明,“中国茶海·休闲湄潭——春行茶乡”主题旅游活动启动。首批由南明区组织的旅行团120多名游客和随行记者,在湄潭用2天的时间,一览如画的茶乡美景,体验如诗的茶乡风情。
“春行茶乡”主题旅游活动由湄潭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其主题是茶旅游、生态旅游,目的是通过活动推介湄潭旅游资源、茶文化,推动湄潭旅游线路的商业化运营。“春行茶乡”主题旅游活动正式启动,也是贵州省首条茶乡生态旅游线正式开通。
湄潭素有“黔北小江南”之称,近年来,“山水田园城市,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海,休闲湄潭”的良好形象逐步树立。山水与田园相映生辉的自然风光,无污染、无破坏的良好生态,品茶垂钓、惬意舒适的休闲生活,厚重的浙大西迁文化,成为吸引外来游客尤其是城市游客的重要元素。
2008年,在湄潭县旅游局的积极努力下,南明区组织多家旅行社实地到湄潭考察,对湄潭的茶文化旅游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了合作意向。因此,南明区委、区政府将“春行茶乡”活动作为2009中国·贵阳避暑季之南明“黔茶飘香·品茗健康”系列活动的开篇。 (项阳)
浙江:安吉白茶园吸引众多外国客商
清明期间,浙江安吉第一滴水茶艺馆迎来了首批由美国、英国、丹麦国际茶人组成的旅行团,带队的是美国中美茶文化交流协会奥斯汀先生的夫人朱萍。旅行团此次选择春茶开采的季节来中国,主要是为了到名优绿茶产区实地考察旅游。
旅行团首先参观了位于禹山坞水库旁的第一滴水安吉白茶园。从水库步行进茶园,途中山色如洗,湖水碧蓝,一道道山涧汩汩冲下。来到茶园,满眼的绿色中,玉兰花、杜鹃花、梨花、油菜花争相吐艳。白茶吐出了芽蕊,亮绿明净、青翠如玉。
据悉,清明期间,仅浙江安吉第一滴水茶馆一家,就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丹麦、澳门及国内各省的茶友“茶旅游”35人次,最多的一天接待13人次。旅游项目主要是茶山观光、采茶、参观茶厂制茶、茶馆喝茶、茶艺交流、吃茶餐等。(大真)
>>茶事评说
让茶旅“游”出新模式
从生态、健康、科学对茶叶资源的深层开发考虑,茶文化旅游应是休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购物休闲于一体,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茶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国是茶的故乡,同样,中国有茶文化旅游的悠久历史和传统。茶旅游活动也最早出现在我国。历代的文人墨客以及旅行家对茶旅游都情有独钟。现代的都市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很少接触农事活动,在工作余暇,自然对享受田园风光的农家乐旅游充满兴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我国清明小长假制实施以来,都市居民渴望在这个特别的时间,有机会享受采茶时节的茶园风光,因此,到茶乡旅游休闲的人数也逐渐增加。名茶多生长在环境优美的地方,“好山好水出好茶”的说法,概括了名茶生长的地理、生态环境的特点,如浙江的西湖龙井、安徽的黄山毛峰、江西的庐山云雾等均产自著名的旅游胜地。
茶文化旅游融观光、娱乐、饮食、购物等于一体,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笔者认为观光茶园与一般茶叶生产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观光茶园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休闲度假的茶园,应有风景可观,有茶可品,有茶的纪念品可购。这样,既要考虑茶叶生产的要求,又要考虑观光休闲度假的要求;既要符合茶树生物特性的栽培管理要求,又要符合园林的美学要求。因此,必须以茶园为主体,充分体现茶的特色。观光茶园必须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设计,实现茶叶生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茶资源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开发,改变传统的低效益单一的茶叶生产模式。同时,茶园管理本身又是一门艺术工程,所以要把观光茶园建设和茶艺园建设结合起来。观光茶园的总体规划要合理,做到茶树树冠造型、建筑物设计、布局与环境协调一致。因此,要在茶园布局设计、树冠造型、建筑物配套实用性的基础上加强艺术性,由传统农事上升为一种艺术活动,增强观赏、娱乐价值。日本有名的冈山后乐园茶园是日本的三大名园之一,园内茶树修剪成浪状,与濑户内海的景观十分协调,每年吸引了无数游客,大大促进了茶叶消费,弘扬了日本茶道。在惜土如金的新加坡,也十分重视开辟观光旅游茶园,那里的年收益超百万美元,不到两年就收回了投资,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茶叶科教基地是中小学生学习茶叶科学技术、认识我国的茶文化和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极好的实践和教育基地。目前,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与广州市教育部门合作,把华南农业大学实验茶园、茶厂作为广州市部分中小学学农科教基地,每年高峰期每周可接待中小学师生200人—300人。活动内容包括:学生到茶园采茶,自己动手参加制茶,安排茶学专业研究生给学生讲解茶叶生产、加工的基本知识。并通过VCD、幻灯、录像展示茶文化有关内容,如茶的起源、发展历史、泡茶艺术和品饮。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把茶叶生产、科技示范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中小学生思想素质河科技素质的提高。这一点观光茶园和普通茶园在规划设计、生态布局、园林建筑的协调,以及品种搭配、间种作物、水利设施及栽培管理上都必须是先进的、规范的;茶厂配套加工机械、手工制茶示范以及游客自制茶叶都必须有严格的、科学的技术指导。以便于旅游者及中小学生在参观、实践过程中把采摘、炒制、品饮、泡制作为普及和提高茶叶科学知识的过程。
(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