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市场在支农面、受惠面和支农效率方面长期存在诸多弊端,其核心是农民“贷款难”问题。目前,除一些政策性贷款外,真正满足农民生活和生产所需的贷款为数不多,其关键是农民一直无法提供能够获得金融机构认可的贷款抵押物。农民“贷款难”实质上是“抵押难”。
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成功开办,一方面有效解决了林农和林业企业贷款难问题,推动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为金融机构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提升了金融机构经营效益和支农服务水平。这一举措受到了林农、林业企业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称这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创举。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林权抵押贷款毕竟是一项新兴贷款业务,业务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面临的困难
(一)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投入未形成合力。目前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其他银行还在观望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商业银行退乡返城、撤并在农村的分支机构,以致该项业务开展存在诸多不便。这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市场引导和监管指导,尤其是需要放松贷款限制和设置单项刚性指标考核,以刺激和鼓励更多金融机构自觉拓展该项业务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二)抵押林木品种要求高。目前,广东省林业用地面积达1100.6万公顷,林木蓄积量超4.0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6.3%,森林生态效益总值达7040亿元,但经济价值高的林木占比不高。农村信用社为避免贷款出现市场风险,在抵押物的选择上偏好于成熟且经济价值较高的速生经济林。其它如药用类、景观类等林木的抵押前景尚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这样的话,很多拥有荒山和天然林的林农很难取得贷款。
(三)贷款期限设置过短。林农贷款主要用于植树造林、林木加工、发展林地经济,但是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树木成材需要10年以上。而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放贷期限以一年期为主,最长一般得超过5年。贷款期限与林业生产周期不匹配,既不适应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又给林农及时偿还贷款带来了困难。
(四)林业保险险种过于单一。当前,各省的森林保险主要限于森林火灾保险,林木生长过程中因台风、冰冻、病虫灾害等所引起的林木损失还没有相应的险种,这也在一方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的积极性。
(五)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识别、控制、处置技能有待提高。由于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属新生业务,其贷款风险管理技能有别于日常的固定资产抵押或权利质押贷款,而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人员大多疏于对林木育种造林、生长特性、抚育管理、经济效益、市场分析等应知应会常识的了解和掌握,以致在贷款风险管理和决策过程中显得被动和无奈,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剧了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的衍生和支持林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不利于林木资源间接融资的有效发挥。
健全林权抵押配套体系
(一)引导各银行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扩大金融机构的参与面。由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很少,因而国家银行业监管当局应以窗口指导和增设指标考核的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把林业龙头企业作为贷款主体,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支持和带动林业企业和林户的发展。
(二)实行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对于尚处试点阶段的林权抵押小额贷款,政府应给予贴息扶持。政府不但要建立林业小额贴息贷款的风险保证和补偿机制,实行贴息资金专户管理,确保贷款贴息及时拨付到位。而且要增加专项贴息资金,以扩大小额贴息贷款规模和林农惠及面,发挥林业小额贴息贷款在促进困难林户脱贫致富中的作用。这样,有了政府保障,金融机构也乐意贷款。
(三)构建完善的林业保险体系。为了保证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顺利进行,按照经济领域惯有的“金融产品+保险产品”配套开展的模式,开展森林保险业务。由于风险的复杂性和缺乏扶持政策等原因,森林保险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明显滞后于农业保险,森林保险的覆盖面非常低。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积极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的要求,建立与林权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政策性森林保障体系,是大势所趋。
有关森林保险的建议,呼声最高的就是将森林保险纳入国家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加强中央及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由中央财政在地方财政提供配套保费补贴的前提下,对各地政策性森林保险业务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构建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林业保险体系,由政府出台保费补贴和理赔风险准备金政策,鼓励林业企业和林农积极参与投保,发挥保险保障与分散信贷风险的功能。
(四)推进林权流转市场体系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林权流转体系是完善林业投资环境,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促进林权抵押贷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金融部门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各级政府及林业部门大力推进以林权流转为主的林产品交易市场、森林资源评估市场、担保市场、收储市场等配套的市场体系建设,为金融部门支持林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市场保障。
此外,金融机构需加大林权抵押贷款专项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业务人员识别、计量、控制、处置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技能,为放好、管好、用好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同时应逐户建立贷款档案,加强贷款检查,特别应关注抵押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检查抵押物的价值是否损失,抵押权是否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