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0万元的贷款能帮我扩大种植面积200亩。”青岛福进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杨玉进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他到信用社贷款20万元,种植了马铃薯150亩,喜获丰收,还帮助周边十几个村的农户外销了3000多吨。今年市场行情很好,为扩大种植面积,又到信用社申请贷款30万元,用来备足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
杨玉进是胶州市胶西镇大刘家疃村的农民。2007年10月他和本村的5户农民成立了胶州市第一家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投资4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能储存蔬菜3600吨的冷库。经过一年多时间经营,收益颇丰。尝到了创业致富甜头的杨玉进信心十足:“去年多亏农信社当后盾,帮我开了个好头,打开了市场。今年再扶持我一把,储存马铃薯种子300吨,除留出本合作社种植350亩外,其它全部和周边二十几个村的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从6月份开始收购销售,保持库存3600吨,预计到年末可实现销售7000多吨。”
当记者问起产品销路时,老杨掰着手指头数着远方的客户:“国内有上海、广州,再远的是东南亚、北美、中东等国家,产品的销路不用担心,客户都找上门。”
胶西镇素有“山东省马铃薯第一镇”的称谓,现有蔬菜协会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通过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打造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年交易量达到30万吨,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
杨玉进只是胶州市联社在信贷支农中众多受益农民中的一个。近年来,胶州联社始终把支持“三农”经济作为信贷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以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创新信贷产品,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有效拓宽信贷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重点支持合作社打造品牌产品,推动资源优势的转变。胶州市联社把培育品牌、打造品牌产品贯穿于信贷业务的全过程,积极做好市场调研,围绕经营、打造品牌产品的各类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累计发放贷款7.6亿元,推动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向村品、镇品经济转变。“胶州大白菜”、“艾山牌粉条”、“北梁蜜桃” 、“春明牌调味品”、 “品品好牌花生油”、“维良牌面粉”、“巴子食品”等农产品品牌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市场价值,为村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胶州大白菜”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各家专业合作社的蔬菜订单供不应求。在当地信用社的支持下,九龙镇以人荣村为核心,引导合作组织带动周边村庄菜农建起集种植、养殖、大棚、沼气于一体的无公害农业示范园,该园农产品畅销省内外,并获得“进京绿卡”,形成了以人荣村番茄、车家河黄瓜、张家艾泊香菜、北夼甜瓜等蔬菜专业品牌。该镇注册的“老少乐”樱桃番茄还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仅蔬菜一项,全镇农民每年可增收2000多万元。
二是重点支持合作社发展“一村一品”,推动特色农业健康发展。胶州联社与市财贸办、人行胶州支行联合推出了“一村一品”信用箱体贷款品种,把合作社组织的贷款全部纳入信用评定工程建设,重新对利率进行了定价,为合作社组织提供全新的信贷服务,大大拓展了农村信贷市场。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信用箱体贷款产品,着重围绕农业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区域化和农副产品的加工出口项目大做文章。胶莱镇大葱、胶西镇的马铃薯、胶北镇的红提葡萄、店口、马店的大椒及“杂色”贝类等农业特色产品,为农业合作社的加工企业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效地挖掘了农产品的深层增收潜力。到目前,该社已发放农业贷款25亿元,在全市159个“一村一品”村中,该社重点支持包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特色村86个,催生了一大批“一村一品”种植、养殖专业村;支持以“农”字为主的农副产品购销、加工等项目遍及全市15处乡镇工业园区,为各类合作社组织的健康发展发挥了“助推器”作用。
三是重点支持合作社服务龙头企业,让“龙头”带好“龙身”辐射“龙尾”。 胶州联社把以具规模的农业合作社“农”字号项目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切入点和新的增长点,重点培育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利益链接机制,龙头企业建基地、基地依靠合作社、合作社辐射农户的多层次生产体系。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胶西镇徐家村、徒沟村、西佛乐村、东佛乐村等20几个村庄的合作社为龙头企业搞起了订单蔬菜种植,合作社发挥着为企业组织提供产品服务,又要为农民的增收负责,实现了龙头企业赢利、合作社受益、农民增收的“多赢”局面。胶州市联社信贷资金的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各类专业合作社已达142家,带动了全市40%的农户联手闯市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36元,增幅达到13.3%。让30多万农民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