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名:河北正定县佳丰农业技术服务站
店长:康连香
河北省正定县曲阳桥乡的康连香,跟别人有点不一样。年过五旬的老康,开了一家农资店,却将主要的精力用来种地。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四分精力在开店,六分精力来种田。
1974年,17岁的康连香开始在村里担任技术员。谁家的农田出现病虫害,谁家农田的麦苗发育不良,大家都来找他。问题解决后,看到大家欢天喜地的样子,康连香感觉比喝了蜜还甜,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庄稼医生”。从那时起,他一门心思爱上了这个行当,一干就是18年。这期间,尽管经历了农技站“断奶”的风波,康连香仍然坚持了下来。他一边维持着农技站的运转,一边经营着农资。1992年已经是曲阳桥乡农技站站长的康连香,人生中遭受了一次挫折。河北省组织省级农技站达标验收工作,康连香精心组织参评。验收结束后,他却被意外告知,由于农技站只有库房没有门市,他们并未通过验收。这次挫折使得他决心将临街的库房开辟成门市,由此也拉开了他的小店生涯。
他将库房按照自己设想的样子进行了装修,这种风格一直延续了17年没有改变:四五十平米的店面,店内最醒目的地方都用来陈列各式农药、除草剂。剩下的地方用来摆放化肥和种子。就连店名都称为正定县佳丰农业技术服务站。他的老伴儿告诉记者,这样做都是因为他忘不了自己“庄稼医生”的身份。
不仅如此,老康还四处给“农药找对象”。康连香为了确保自己经营的农药新品真正发挥疗效,他经常会有针对性地寻找带有对应问题的土地进行试验,在效果显著的情况下,他才上架销售。
去年10月,为了试验一种新型农药,他特意找了两块儿地对比着使用农药做试验,之后他一直跟踪看两地的庄稼长势、长相,直到今年6月看产量。最终决定可以将这款新型农药推广上市。
方圆数十里的乡亲们由于多年来跟“庄稼医生”老康打交道积累下的足够信任,对他的行为都举双手欢迎。一位李姓大爷告诉记者:“大伙儿都抢着让老康到自个儿地里去做试验。把地交给他,可以帮助我们侍弄土地,除虫、除草,土地的收成都错不了,我们放心。”
康连香的老伴儿接过话茬儿对记者说,老康为人原则性太强。一直跟家人讲,先做人后做事。宁肯自己受损失也不能让乡亲们背后戳脊梁骨。尽管化肥的利润相较农药要高些,老康坚持自己熟悉农药,更好分辨真假,所以他把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农药试验上,相应的他们这家店也将销售农药作为了主业。
刚巧为了解决庄稼“重茬问题”的康连香下地归来,听到媳妇儿的一番话,他对记者说:“我只对农业技术推广比较熟悉,尽管发不了财,也起不了家。我还是希望一直干下去。即使我开着小店,只要能够解决乡里乡亲们的实际问题,仍然不愧于‘庄稼医生’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