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3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卖农资也要动脑筋


  讲述人:河北省正定县稼宝农资店店主 张老红

  整  理:黑 山

  我叫张老红,今年46岁,在正定县供销合作社上班。过去主要跑副食调料业务,如今在做机电设备生意。我在供销合作社系统已经干了20多年。老婆以前在家务农,家里有3个闺女。老大老二相差1岁,最小的跟老大相差9岁。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每月挣千八百,全家5口人都指着这点钱花,尤其孩子们上学,感觉生活负担较重。

  2001年我跟老婆合计,眼瞅着闺女们都先后要上大学,我们需要开个店缓解缓解困难。我们村是个大村子,有6000多口人,我观察村里开了好多小百货店,但是开农资店的人有限。加之房子临着马路,闲着也闲着,于是就决定开农资店。

  开店之前我认为自家店临街,加之我在大家的心目中印象不错,感觉应该好干。可是店开后,我发现干好也不容易。主要是因为本儿少,别的百货小店万八千的就可以运转起来。我们店因为卖化肥,占本儿,一批化肥最少也要压十几万。好在大家都知根知底,对我们比较信任,加之策略对头,我们逐渐找到了窍门。

  开店之前,我又特意用了两三天的时间跑了跑县里的一些农资店,边看边取经。我发现好多农资店不太注意提供配套服务,因此我决定要在这方面跟其他店展开竞争。比方说,好多店只是卖农药,不提供农药喷雾器。一个农药喷雾器其实也就二十多元,农民一年也就用两季,使个两三次而已。如果单买这个回去,就感觉有些浪费。而且喷雾器的配件经常会因为受到酸性物质的腐蚀,需要经常检修。这些都使得农民不愿意单买喷雾器。就此,我决定免费给他们提供喷雾器。我一次性购进60台喷雾器,凡是到店买农药的,都会借给对方使用。果然不出所料,随着农药喷雾器使用频率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都选择到我的店里购货。

  到了2003年,好多农资店主开始学习我的方法。我又在营销策略上转变思路,我发现来买农资的妇女居多。家里男人往往都到外面打工去了。这些中老年妇女往往喜欢小赠品,为此我就在每年两季(五月种玉米,十月种小麦)化肥旺季的头半个月,开展买化肥赠药皂、洗衣粉以及毛巾等活动。其实这些赠品成本也就是一两块钱,但是对喷洒农药之后的手和衣物的清洗很有效果,所以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加上妇女们的自发宣传,这些都起到了预热市场、聚拢人气的作用。到了旺季的时候,我们店的销量很快就上去了。

  这两年我在做电机生意,发现一种电动喷雾器也很不错,关键是效率提高不少。以喷洒灭虫剂为例,过去一个人喷一亩地要一个小时,如今一小时一个人喷三亩地都行。我认为农民会欢迎电动喷雾器,因此花了两千多元一次性购进了10台机器。果然,原先一些丢失的客户又慕名而来,我们在农药的生意上又有所收获。

  可能得益于多年来我在供销合作社工作过程中得到的锻炼,我的店在经营过程中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但是有一点始终不变:选用大品牌的农资产品,保障农资质量,提供好售后服务。这让我们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

  从2004年开始,正定县农资公司开始评选销售冠军,由于我每年销售农资都在300吨以上,我的店在这个区域一直是销售冠军。为此先后得到过自行车、21英寸彩电和保险柜等奖品,还受邀到华东、北京以及黄山等地旅游。我都让给了老婆,我常年在外面跑已经都转过了。

  当初是因为生活紧张,我才开店,如今这家店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保守点说,每年赚五六万肯定没有问题。回顾这些年,最深的体会还是,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动脑筋、想办法,市场竞争尤其如此。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