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3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会在浙江松阳举行
产量上升10% 左右 均价下降5%-10%

  本报讯(记者 安明霞)3月24日-26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和松阳县政府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茶商大会暨松阳茶叶节在中国名茶之乡——浙江松阳县举行。25日上午,此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会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茶叶行业协会代表汇报了所在省份今年春茶的市场情况,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向与会代表全面分析了今年全国春茶的产销形势。

  吴锡端说,今年春茶生产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根据前期对各地的调查,以及主要产茶省份提供的数据,预计今年我国春茶产量将超过72万吨,比2008年上升10%左右,春茶平均价格将比去年下降5%-10%。干旱是影响今年春茶生产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数茶区出现了秋冬连旱的情况,云南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主要茶区没有降雨出现。干旱不仅影响茶叶产量下降,而且对春茶的质量造成影响,使得茶芽瘦弱。由于今年立春过后,四川、重庆、广西、福建、贵州等地气温普遍偏高,开采时间比去年提前10天-15天。四川重点产区雅安立春以后,气温迅速升高, 2月8日早芽品种开采,开采时间较去年提早20天。云南由于干旱,开采时间略有推迟。“雨水”过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20多天的阴雨天气,使得不少刚萌发的茶芽被冻坏,开采时间也略有推迟,正常生产要到3月中旬。此外,受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影响,四川、贵州等地出现霜冻情况,也对春茶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由于大多数新发展的茶园已经开始进入丰产期,春茶产量仍然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消费者最为敏感的茶叶价格方面,吴锡端认为,受金融危机和茶叶消费多元化的影响,去年不少企业库存积压,导致四川、福建、贵州、广西等地区春茶一开市就出现了下跌情况。之后,由于长江中下游连续的低温降雨和四川、贵州等地的霜冻,茶叶价格出现了回升,其中四川中档绿茶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5%左右。今年银行放松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限制,市场收购资金比较宽裕,对茶叶价格有一定的支撑。但由于企业对今年茶叶销售普遍不持乐观态度,茶商减少茶叶采购数量,对今年春茶价格产生不利影响。3月20日以后,安徽、湖南、湖北、浙江等主要绿茶产茶省份春茶大批量上市后,春茶价格趋于明朗,预计整体春茶价格将会出现5%-10%的下降。其中,早期春茶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回升,中后期春茶价格将会出现下降。四川、广西、贵州、福建、浙江等主要绿茶生产省份占据春茶上市早的先机,市场成交相对比较活跃。从北京、上海等主要销区市场反映的情况来看,金融危机对今年春茶销售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茶叶交易情况不如往年活跃。随着春茶开始大批量上市,市场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个别地区、个别品种的春茶还将出现卖难的情况。

 

>>记 者 手 记

  产销矛盾突出   茶业出路何在?

  从此次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会上记者发现,我国茶叶产销矛盾突出。由于各产茶区政府对茶叶生产的重视,新茶园的不断投入生产,我国茶叶产量也在快速增加,2008年茶叶产量达到124万吨,已经连续10年出现产量大幅增加,在茶叶出口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新增部分的茶叶要靠内销市场来消化,但内销市场很难支撑目前茶叶产量增长的速度。从对今年春茶市场的预测情况看,春茶产量将会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而市场需求却有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产销矛盾将会日趋严重。近年,华东地区不少茶叶产地已经弃采夏秋茶,这样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会降低茶叶的综合经济效益。因此,在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增加茶叶消费量的同时,应该适度控制新茶园发展的速度。

  此外,发展茶叶深加工产品已迫在眉睫。发展茶叶深加工产品,不仅可以解决我国中低档茶叶的销路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我国的茶叶产值中深加工产品的产值占整个茶叶的产值过低。茶叶最早是作为药用的,以后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饮料。以高新技术成果为依托的茶叶深加工产品拓展了茶叶的用途,使茶叶成为食品、日用化工和医药工业中的重要原料。茶叶深加工产品可促进并延伸产业的发展,拓展大批新产业原料,是茶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据测算,到2010年,全球将会有30%左右的茶叶被用作其他行业的原料,茶叶总产值可比现在增长一倍左右。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开发茶叶在食品领域和日用品领域的运用,促进茶叶消费,解决我国中低档茶叶的出路,以保持茶叶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