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3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春风轻拂面 清泉润心田
——对话台湾茶人吕礼臻(四)

  吕:我现在建议茶友喝茶时把优点和缺点列出来。你喝茶有几个优点,希望的优点有几样,不喜欢的缺点有几样,都列出来。然后,你一喝,去体会感受一下。优点大过于缺点,还好;或者它有一个缺点,你特别不喜欢,你就不要,就这么简单。你个人喜好不喜好,不影响。最后,再挑你个人喜好的,就行了。香、甘、滑、厚、重、杂、苦、涩、淡,把它们明确的列出来做笔记。有的勾起来,几次以后,茶一入口,马上体会很清晰。他讲他的故事,你不受影响。

  老:自己心里有一把尺子,就不会受外界的影响。大家都同样坐在这喝这泡茶,每个人味蕾、感觉不同,喝出来的口感是不一样的。

  吕:你要有你的感受,是你在喝茶,你都照别人的要求,那是帮别人在喝。 

  老:有时候几个人聚会的时候,就觉得特和谐,有的时候就不是。您碰到这种情况,是自己感觉怎样就怎样,还是尽量让大家和谐?

  吕:我一般会把它弄得和谐一点,不会太尴尬。

  老:因为有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带一、两个朋友过来,但是朋友圈的人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会有一些影响,包括说话、待人接物。

  吕:我们要有一个客观的说法。我个人的偏好是什么,我也可以表达出来,你们不一定要跟我的一样,你们可以有你们的喜好。比方,我们今天在评茶的时候,优点、缺点都可以拿出来谈,没有问题。假如今天重点是某人请我们去家里喝茶,你不能把缺点就那么直接地表达出来,因为人跟人之间最好的就是美意,那个好意你要感受到。这个美意现在越来越淡,好不容易透过茶可以表达,人家把家里的茶拿出来请我们喝,我们先去感受这个。私底下,喝完了,我们再去有一个讨论,但是喝得当下不要那么直接,会影响到整个进度的进行。所以,我们去之前,如果有不是很熟识的,就要提前打个招呼。喝完了,你有一些看法非说不可,那没有关系,你再说。你表达出来以后,人家再做解释,你可能就会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有的时候直接的表达会把整个茶会的气氛破坏掉,那个很糟糕。

  老:有时候有人带来的朋友根本不很喜欢茶,关注点不在茶上。 

  吕:这个很有可能。现在反而是跟老外喝茶比较轻松,他们也是不懂,但是透过你的解释和介绍,他觉得喝茶真的很好。我们常常会加点别的东西,音乐、舞蹈、书法等等,他们就特爱,觉得这样的生活多好呀。我们的心思不是在表演的空间,跳舞的人就在你旁边跳,玩音乐的也是就在你旁边,很轻松。

  老:这种活动是在国外还是在台湾?他们是因为什么聚到一起的,因为爱茶还是慕名?

  吕:这种活动国外和台湾都有。他们找我总会有好茶喝嘛,将来有机会这些朋友和我一起到北京来,我们就一起过来玩。

  老:非常欢迎。

  老:台湾有一个作家,他在文章里写他把梨山的新茶泡在冷水里放在冰箱中8小时,然后拿出来喝,您怎么看待这种喝茶的方法?

  吕:是可以这样玩,我不反对,但是这样去推广是误导。比方我有一个朋友做“月光茶”,他就很推崇,晚上采得茶,是违背大自然的。如果是玩的角度都无可厚非了,怎么玩都无所谓。但是茶毕竟是很自然的一个饮料,离不开大自然,中国人讲的就是阴阳要协调,你把它倒过来会好吗?我觉得没什么道理。

  老:还是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

  吕:对。台湾现在很多人愿意去做善事,帮助别人,这个很好,台湾现在欠缺的是内修。

  老:我看那个作家在书里写,很多人会在一个大壶里放水或茶,放在路边供路人免费喝,叫奉茶。

  吕:小时候我奶奶都会叫我提一壶开水,在我们家门口,用一个大的桶,然后放一个不锈钢的杯子,过路的人就可以喝。过去的茶不像现在这么讲究,而且那个就是一个心意,都是自动自发的,没有人刻意要求要那样做。就是你认为这个地方路过的人多,需要做这样的事情,你就去做。那个时候也不会有很高的要求,但是是茶水,大家都用那一个杯子,不会那么讲究。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弄一桶茶,人家不喝了。

  老:您说喝茶要泡自己喜欢的茶,但是您还说要理性,这两个矛盾吗?

  吕:我说的是选茶的时候要理性,喝茶的时候不要那么理性。喝茶的时候可能你自己不会泡得很好,你太理性了就跟自己过不去嘛;感性一点,欣赏它的优点,不要太计较缺点。买茶不一样,买茶要很理性。人就是这样,感性和理性一步之差。

  我以前没有买过花,有一回看见卖花的,就想买几朵回去给老婆,给她惊喜一下,还学别人摆在后面,进家门。花拿出来,人家没有说谢谢,第一件事是被骂,你怎么那么笨,这个花是冷冻过的,不会开的。我真的不懂,但是她一看见就知道是冷冻的,不会开,她的意思就是你花冤枉钱了。她太理性了,所以以后我就不敢买花。

  

  后记:

  和吕老师聊天很舒服,他讲话风趣幽默,娓娓道来,语速不疾不缓,声音不高不低,坐在那里显得安静而祥和。他用自身的经历及阅历对后辈和初学者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让人感觉如醍醐灌顶。他的平易近人,耐心细致就像春风轻拂过面颊,甘泉流淌过心田,让听者轻松自在且受益良多。


  吕礼臻 旁白:

  台湾人讲“臭屁”,让我“臭屁”一下。我们讲泡茶,一般现在是一个壶一个杯。我请你来喝茶,我也给你一个壶一个杯,开水一冲,什么时间出来,你自己决定。你照你的要求泡,我照我的要求泡,这样很公平,你不用抱怨我,我也不受你批评。你就算泡不好,你也不好意思讲,因为是你自己泡的。这样喝茶大家都很轻松。

  我儿子很小,我就让他拿壶,跟他讲几个重点,他再泡茶。这样,一个比较容易摔破的东西,你拿给他让他拿,你就很放心。否则一个从没接触过壶的小孩子,你递给他,你的心就跟着他走。我们也一样,一开始是分解动作,做熟了以后,就把它连贯起来,看人就感觉不一样,很稳,很顺很舒服。

  以前我们刚开始跟日本人交流的时候,日本人说为什么你们递杯子是这样递,他们是两个手毕恭毕敬的递茶杯,没有人会解释我们为什么那样递杯子。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大家都说不出来,后来一个南部的人说,这就是我们台湾人的个性,爽快嘛。他讲到重点了,他的意思是我的动作虽然简单,但是我没有把压力给你。我很简单的递给你,你也很轻松地拿来就喝。假如两个手奉茶,喝茶的人要两手接,杯子又很小,很不自在。有时候就要透过大家切磋一下,去思考,才能找到比较好表达的一个重点。

  早期哪有什么泡法,慢慢引进,慢慢改变。像闻香杯,我们开记者会,那些记者小姐就不习惯,拿来就喝。放回去,一个口红的印在那里,可是又不好意思讲,可能每个人都看得到。泡茶人只能把那个拿起来,再换一个。有时候透过这样一个情形,会想到很多器具应该怎么改善,怎么变通,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来的。

  台湾早期哪有什么茶艺,根本不可能。1975年,开始鼓励内销的时候,他们就很矛盾,找我们推广,但又不准开茶馆。当时他们把茶馆归类到八大行业,是色情行业。台湾以前叫做茶室,所以开茶馆,政府部门就把你定位在这个行业。台湾早期的茶馆很辛苦,我们怎么跟政府斗,申请两个牌照,一个是茶庄,一个是小吃店。茶庄不能设座,小吃店可以。所以管区一来,你是茶庄怎么设座?就把小吃店的牌照拿出来,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可以正式注册茶馆了。政府有活动就找我们,因为当时我们的活动力比较强。

  茶馆早期我们考虑的层面很多,有一个层面就是社会功能,茶馆是全家大小都可以去的,我们为什么喝茶,因为喝茶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跟不同领域结合的时候,可以找一些专业的人作介绍,作表演。透过这样的机会,大家对不同领域的专长多一点认识,多一点了解,其实都很正面。跳舞的、玩音乐的、画画的,他们用专业的角度作介绍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去了解一些深入的东西。

  以前台湾有一种清茶馆,都接待老兵,他们都年纪大了,有的已经退休了,到那个地方收费很便宜,在那可以谈论政治,缓解情绪。可能当时你觉得那个人为什么脾气那么不好,可能他到那个地方发泄一下,把负面的情绪发泄出去,回去以后就没事了。所以有一些老兵去那聚会,聊一聊,骂一骂,时间到了,回家睡觉。

  (张 欢/整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