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人才也要下乡

□ 春天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人员增多,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对于农业这种冷门专业的人才来说,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农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和惠农政策的逐渐深化,很多农村乡镇和企业中,存在着大量人才需求。

  目前我国农村人才状况令人担忧。首先是总量不足,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全国对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调查显示,全县农村人口65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7.82%,其中农村各类人才1253人,仅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数的0.19%。其次是人才整体素质较低,在我国农村人才队伍中,普遍存在农村基层政权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用人才大都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更低。淅川县的农村人才中,基层政权人员和实用人才中的初高中文化水平占87%左右,大专学历仅占13%左右。专业技术人才中,大中专学历占大部分,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7%左右,这类人才多为早期毕业生,传统专业型人才多,现代复合型人才少,知识结构也非常单一,缺乏市场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传统农业技术人才占90%左右,而掌握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的人才仅占10%。再加上培训机制不健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缓慢,带领农民致富能手人才缺乏。

  但最需要人才的广大农村不但得不到人才,反而出现大量人才外流的现象,农村人才告急,农业发展动力不足。

  多数地区农村短期内尚无法给予人才太多的回报,这是人才不愿意下乡的一个主要原因。面对简陋的工作条件,既需要技术人才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更需要政府多方关心他们,针对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制定政策,包括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帮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农业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人才下乡,是给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从长远看,也是给人才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