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史丹利公司:春季市场产销两旺


  漫步在史丹利化肥公司的现代化厂区,到处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车间内忙碌的工人、鱼贯而出的货车。在这里,不禁让人想起温家宝总理在今年记者招待会上的两句诗: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史丹利化肥公司董事长高文班信心从容地介绍道,公司每天将一万多吨优质肥料输送到全国各地。今年一季度,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现有库存全部售完,这种持续走红的局面还将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景春回归,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中,史丹利化肥公司以超强的经营策略赢得了市场的考验。那么,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公司是怎样迎难而上、化危为安的呢?

  超前规划  理性经营

  化危为机,关键在于抓住机遇。一场大的危机中,同时也酝酿着巨大的商机。史丹利化肥公司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中,率先突围,得益于他们超前谋划、理性经营。去年8月份,当复合肥市场高价原料肆虐的时候,他们不盲从、不跟风、不折腾,冷静分析市场,沉着应对,果断出手,把库存压到合理水平。在当时,引起了社会上的种种猜疑,一时间各种负面消息四起。时至今日,进行回顾和分析,正是合理的库存使史丹利化肥公司没有背上高价肥原料的包袱,实现了最大利好,才能有今年春季的辉煌,才能再次抢占了发展的先机。

  危机到来  理性为先

  高价肥的到来,意味着复合肥市场将要经历一次大的利益调整和利益分配。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在困难的时期,史丹利化肥公司始终从全国行业的大局出发,牢牢把住市场节奏,合理兼顾上下游利益,坚持不搞危机输出,在产品价格上保持了经销商能够接受的水平,同时也照顾了农民能够相应承受的能力,保证了广大经销商在困境中避免损失,实现利益,进一步强化了合作共赢的机制,同时也培育了忠诚的消费群体。因此,一到市场转暖,这种友谊和真情就会顺势迸发,来自五湖四海的经销商蜂拥而至,给予了充足的回报,演绎为市场热点。当人们再次以羡慕的眼光聚焦史丹利化肥公司的时候,应当领悟到理性的成分,更加感受到理性的力量。

  行稳致远  规避风险

  史丹利化肥公司已走过了17个年头,先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多次经济调整的考验,特别是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中显得更加从容淡定,实现了重大转折,奠定了跨越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中,往往是赌性高于理性,致使有的企业习惯占山为王,在浮躁的心态中迷失了发展的方向。史丹利化肥公司一以贯之地坚持自信不盲从、发展不盲目,量入为出,上项目、搞投资,不搞无米之炊,靠自己的实在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始终使资金链条完整高效。因此,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在稳健中保持了快速发展,实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长远目标。

  科学布局  化危为安

  科学布局是企业战略,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精髓。史丹利化肥公司紧紧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率先在全国实现营销布局,在2000多个县市建立了经营网络,叫响了“黄土地黑土地、施肥就用史丹利”的口号,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著名品牌。去年下半年,他们适时开展了深度营销,进一步强化渠道建设,全面抢占终端市场,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大批史丹利复合肥示范县、示范乡镇,星罗棋布的史丹利专卖店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特别是与国家三大农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战略合作,使良种、良肥、良法配套在全国各地推广示范,为国家粮食创高产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当今市场的竞争,是科学数据和科学方法的竞争。从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水稻“种三产四”工程,到李登海研究员研究的玉米高产攻关课题,和郭天财教授小麦超高产工程,史丹利复合肥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学的布局、扎实的基础、畅通的渠道将使史丹利化肥公司始终站在新的基点和前沿,持续健康发展。

  打牢基础  果断出击

  战略扩张是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的动力和赖以续存的基础。从2007年开始,史丹利化肥公司开始实施战略扩张,先后在东北、华北、华南地区建立分公司,三个项目全部竣工后,可新增产能180万吨,进一步确立了史丹利化肥公司在全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在战略扩张中,他们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技术支撑、高端产品定位,抢占市场制高点。目前,在三大跨区域项目中,吉林分公司已投产运营,平原和贵港公司将在今年下半年陆续竣工投产。回顾这神来一笔,带来更多的是引人深思的内容。正当别的企业正在加紧进行项目储备和建设的时候,而史丹利化肥公司已经顺利完成了三大项目建设,不但降低了建设成本,而且提前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今年春季,在肥料全面紧张的时候,吉林分公司开足马力、加班生产,及时出手,向东北地区集中供肥,大大减轻了山东总部的生产压力,牢牢占据了东北市场。

  史丹利化肥公司在世界金融危机的侵蚀中,率先突围,迎来了是更大的发展机遇。在当前,坚定信心最为重要,而能不能抢占先机更为关键。党和国家惠农强农政策引发的化肥刚性需求开始在市场释放;化肥价格理性回归,农民施肥的积极性再度迸发。这些,给复合肥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刘苏华 吴令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