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崔富华:来自基层的农业科技代表


图1:崔富华正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
图2:崔富华(右)与少数民族代表在两会结束时合影。
图3:参加两会前,崔富华(左)都会深入农村了解民情。
图4:崔富华在人大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议案。
图5:崔富华(右)指导农民进行花生种植。

  “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在历年的全国两会上, “三农”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今年的两会上,“三农”问题依然是重头戏。在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更是始终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积极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农业科技人员,崔富华不仅通过自己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更是将来自基层的声音传达到了“两会”,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农民“扩音”! 

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

□ 本报记者 郭未名

  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崔富华是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花生研究室主任,她因在花生栽培上成果丰硕,被称为“花生大王”“花生皇后”“花生之母”。

  因为去年崔富华曾经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议,记者一直在找机会采访她,没想到却与她在四川代表团驻地大堂偶遇,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但是这次她与记者首先谈起的是粮食安全。

  “我的建议是提高粮价,刺激生产发展,保证粮食安全。我们的粮食跟国外的粮食相比,生产成本高,各种粮食补贴、良种补贴虽说提高了,可是生产资料价格也跟着涨。所以应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这样才能提高种粮大户的积极性。”

  “我们撂荒的土地资源太可惜了,造成这种状况,谁也不能恨。‘人往高处走’,农民种粮改善不了生活,怎么能不出去务工?通过务工,有效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是好事情。所以我说,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真是非常好,可以进行土地流转,进行整合。”

  “我有时候问农民,你们那儿土地都撂荒了,怎么办啊?他们说,没关系,虽然土地撂在那儿,可是粮食补贴还是给我们。我说这不行啊,‘不劳动不得食’,你都没有种地,你为什么得补贴啊?你们自己不种,可以拿出来流转,整合之后,进行机械化耕作。我们农民穷,就是没有机械化,有了机械化,可以把自己多余的精力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比如养蚕,这又是一笔收入,更好地改善家庭生活。”

  “然而,土地如何流转呢?谁来牵头做这个事情呢?”记者问道。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土地集中起来经营,农户按照订单种植,产出的农产品由合作社销售。国家如果有好的政策、好的项目要向专合社倾斜,让‘散兵游勇’汇合到专业合作社中来,实现规模化经营。”崔富华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她说,组建专合组织的过程中,有的人是“空手套白狼”,从中谋私利。所以,她提出要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有理想、爱科学、能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来牵头。“没有这样的人才从事粮食生产,我们的土地撂荒,谁来养活中国?”崔富华说。 

>>记者手记

  崔富华1975年至今在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从事花生育种、培研工作,30年来,她完成了16项科研成果,在四川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达1亿多亩,增产花生34亿公斤,创造产值达50多亿元。很难有人想到,就是这样一位“硕果累累”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最初却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记者询问其原因何在?快言快语的崔富华响亮地抛出三个字——“责任感”。

  她说,没有责任感,就不会尽心去做事情,只要有责任感,事情再难,也会把它做好。“以前农村的条件很差,我当初要找一个解放军做老公的目的就是,脱掉农皮,甩掉农网,跨出农门。结果是30多年以后,还是没有跨出农门。”崔富华边说边大声地笑着。“我不后悔,跟我打交道的农民、农校的学生都和我关系非常好。”崔富华在农校当过老师,学生都很喜欢听她的课,从不逃课。

  崔富华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还不时有村民打电话来,请她回去后务必给村民讲讲课。看来,3月13日大会闭幕后,崔富华离开北京又得往乡下跑啦。


>>链 接

  “天府花生”之母

  在四川南充农业科学研究所,流传着一个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研究员的传奇故事,主角就是用科技使花生亩产由百斤上升到千斤、人称“天府花生之母”的崔富华。

  1973年参加工作时,崔富华仅有初中学历。然而,她内心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于是,她废寝忘食地从书本、实践中吮吸着知识的养料。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大专学历,先后晋升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担当起省农作物育种攻关小作物课题主持人的重任,成为全国花生育种界知名的专家。

  在多年的花生育种、栽培研究和成果转化中,崔富华潜心学习,深入到科研、实践第一线,不辞劳苦四处奔波。1981年嘉陵江发生特大洪水,所里的花生试验地被淹,覆盖上厚厚的沙和土,收获时只能蹲在地里用手一窝窝地刨。她和同事们一道,用手在地里刨,手指甲刨翻了,用20多天刨完了4亩多地,挽回了损失。这些刨出来的花生育成了新品种天府9号、天府10号,成了现在推广的当家品种。崔富华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就为了求证一个数据,来回往返跑十几趟,几十里;有多少次,她和同伴卷起裤腿,踏着泥泞、顶着烈日,走进一个又一个陌生的村庄,手把手把“天府花生”种植技术传授给村民。

  一滴汗水,一分收成。崔富华研究的天府新品系列花生,在南充市乃至四川省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这些新品种增产一般都在30%以上。截至目前,崔富华研究的天府系列花生,全省累计推广应用8000多万亩,增产花生22亿公斤,新增农业产值50多亿元,创直接经济效益40多亿元,加工增值1.26亿元,出口创汇3920万美元,而这当中,老百姓才是真正的最大受益者。

  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

  “我是来自基层农业科技战线的代表,对科技带动农民致富有深切的感受。我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内容特别关注。国家不断地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改善广大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投入。我们基层农业科研人员也越来越有干劲!”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崔富华在谈起农业科技时显得非常兴奋。

  在担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围绕农业问题,她先后向全国人大提出了40多宗议案、意见和建议,受到了相关部委的重视,发挥了一个基层农业科技战线代表应尽的职责。去年,她再次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会上继续为“三农”问题鼓与呼,总共提出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关于规模生产小型便携式农业机械、关于规范无公害农产品验证制度等13条建议,大多数都涉及“三农”问题。

  作为农业科技专家的代表,打交道最多的是农民群众,她重点就农村粮食直补、新型农民培养、农民教育、合作社推广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她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有关农业服务推广体系的建议,后来被农业部采纳。她还特别呼吁,目前基层农业科研单位资金紧张,要加大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投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都受到了相关部委的重视。

  此次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前,她又经过广泛的走访调研,带着对“三农”问题的特别关注,把重视粮食生产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作为自己的今年参会的议案。她的建议是把土地合理化、规范的、规模的经营,对丘区地区实现农业机械化,把小型农业机械化设备用上,把土地种完种尽,实现粮食能够增产,解决大家吃的问题。这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选民的贴心人

  除了一如既往地关注农业、农村、农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崔富华更是围绕当地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南充一位30多岁的下岗女工去年因为手臂骨折住进一家医院动了手术后,引起了手指关节问题,影响了再就业。女工将医院告到了法院后,法院判决医院赔3万元。该女工不服,找到了崔富华。作为人大代表的崔富华二话不说立即前往医院、法院了解情况,并通过南充市人大内司委积极协调,最终使这位女工得到了7万元的赔偿,有效地解决好了这起医患矛盾。这位女工激动地说:“崔代表真是我们选民的贴心人啊!”

  眼下,在良种直补过程中,有些地方脱离实际,一些部门在落实良种补贴政策时,指定品种进行补贴,能获得指定品种的大多是与其有关系的企业,规定农民只有购买指定品种才能享受到补贴,致使一些没有关系或不愿勾兑的企业的优良种子不能入选,而入选的指定品种又身价倍涨,本应给农民的种子补贴款间接流入了“黑洞”,用种农民并未得到实际补贴。这种状况让老百姓很不满意。所以,崔富华建议,良种直补应该将钱直接补给老百姓,这样才能把主动权直接交给老百姓,责任更加明确,老百姓才能够因地制宜,自己根据需要作出选择,达到帮助农民自主种田、积极选择应用先进技术的目的。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