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逸平生最爱两样东西:一是竹。陈青逸家到处是竹,北方的竹子比不得南方,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村里人就笑他,劝他栽些实用的。
陈青逸的另一样最爱是茶。陈青逸喝茶讲究。光是他手里那把“满天星”就颇有典故。陈青逸说,“满天星”是他的曾祖父去南边做生意时买回来的一把正宗宜兴紫砂壶,胎质细腻光华。茶壶买来后,曾祖父并没有急着使用,而是先装入64颗黄灿灿的黄豆粒,注入八成满的清水,盖上盖,用油布整个将茶壶缠紧,再用细葛条匝牢。然后,放到条几上。第二天,把葛条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开。壶里的黄豆喝足了水,经过一宿的膨胀,已将紫砂壶的表面撑开无数细密的裂纹。曾祖父请来锔匠,锔了64颗米粒大的黄铜锔子。经过岁月的打磨,黄铜锔子越发地璀璨夺目,搭眼一看,就像天上的星星。这把壶也随之被称作“满天星”。村里的大财主李守财羡慕这把满天星,也想做一把,但他不是黄豆放少了,撑不出炸纹,就是黄豆放多了,将壶撑得稀巴烂。后来,李守财想用50块大洋换满天星,被陈青逸的曾祖父一笑拒绝了。这把满天星传到陈青逸手上已是第四代。陈青逸视此壶为圣物,用它泡茶前,必先净手。品茶前必先漱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讲究,比如,刚刚吃过大荤之物,不饮。村中死了人,外边哭嚎一片,不饮。坐中有袒胸露背者,不饮。因了他这些讲究,村里能与陈青逸一起坐下来谈茶论道的人寥寥无几,而潘立寿就是其一。
潘立寿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见过些世面。他喜欢跟陈青逸谈茶论道。他每次去陈青逸家都能受到不错的礼遇,如果这天陈青逸心情格外好,还会开启储存在南墙根的坛子,取出雪水,在铜壶上烧开,泡上好的龙井茶招待潘立寿。作为回报,潘立寿不吝赞美之词。当然,潘立寿知道,要想让陈青逸真正高兴,必须说说他的满天星。
潘立寿说:“凌云兄,你这把满天星可谓天下第一。好马配好鞍,好壶泡好茶。这小小一把壶,腹中不知经过多少名茶呢。”陈青逸立刻坐直身子,眼睛炯炯放光,欣欣然道:“立寿弟这话讲得有水平。不错,这把满天星的确见过大世面。据家父讲,我的曾祖父当时在南方的生意做得很大,他每到一地,必先品尝当地名茶,觉得上口的,便买回山东泰山老家泡入满天星慢慢享受。曾祖父每品一茶,都要将心得记于他的《东麓札记》。被曾祖父记录于《东麓札记》的名茶不下百余种,但他老人家最最推崇的是一种叫做雾里青的绿茶。此茶产于皖南高山云雾之中,曾是红极一时的极品。乾隆皇帝一生六次登临泰山,其中,最后一回,负责接驾的泰安知府供奉的就是雾里青。当乾隆皇帝在泰山之巅碧霞祠小憩时,主持亲手奉上用泰山泉水冲泡的雾里青,而这位主持就是曾祖父的舅爷爷。乾隆皇帝打开盖碗,只见一片白雾之中隐约有一条青龙浮现。他立刻招呼随驾近臣观看,大家一看,一起山呼万岁,称只有太平盛世,才能现此祥瑞之气。”讲到这里,陈青逸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接着说:“关于乾隆皇帝与雾里青的这段故事,也被曾祖父收入《东麓札记》之中,可惜此书毁于20年前的一场火灾之中。”
潘立寿听得津津有味心驰神往,说:“凌云兄,什么时候你也让我开开眼,见识一下这神奇的雾里青。”陈青逸长叹一声:“恐怕你我都没有这口福了。”潘立寿知道陈青逸对极品好茶是从不吝啬钱财的。陈青逸道:“此茶已销声匿迹久矣,即使你有金山一座也是枉然。”
潘立寿有时也请陈青逸到他家喝茶,他知道自己的茶叶没有陈青逸的有讲究有说头,为了增加点乐趣,他在烧茶水的柴火上做文章。他先用杨木,将水烧沸,泡茶,然后呈给陈青逸,笑着说:“凌云兄,我知道你一搭口就知道是什么茶。今天我问你这是用什么木柴烧的水。”陈青逸笑而答曰:“这是用春夏之交的杨木烧的。”潘立寿暗暗称奇。不过,又心生不服。这回他用的是冬天的杨木。陈青逸答:“水透寒气,寒气中带一点张扬。还是杨木,不过是冬天的杨木。”潘立寿又用榆木。陈青逸答:“有一股慈祥之感,如亲如故。是榆木。”
潘立寿在院子里转悠,不知道往下再用什么树木考陈青逸。他忽然想起一样东西,急步出门,直奔村外,来到无主老坟旁,找到一块腐朽的棺材板子。潘立寿用棺材板子烧开了水,泡茶呈给陈青逸。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