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会场内外热议安全生产生活


3月5日,江苏省海安县海安镇园庄村的村民们聚集在一起收看“两会”现场直播,《政府工作报告》受到民众极大关注。 中新社传真 周皖芹 摄

掌声响起来

  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里,伴随着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掌声不断响起,我们能感受到与会者的兴奋、赞叹和肯定。

  ——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社会保险法、防震减灾法等8件法律议案,制定或修订了30件行政法规。

  ——要解决48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解决600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增加500万沼气用户,继续加强农村电网、邮政通信和社会事业等基础建设。 

  ——继续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加强石漠化、荒漠化治理,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保护水、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强气象、地震、防灾减灾、测绘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

  ——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今年要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城乡居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以后逐步提高。增加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的专项投入。

>>安全生产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安徽省委常委余敏辉:

  部分企业未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按照法律规定,企业是安全生产主体。“但在一些地方,私营企业主根本没有安全生产观念,利欲熏心,对员工生命和安全生产不负责任;一些企业虽然也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但没有真正承担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只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形同虚设,一旦发生事故,应急能力十分低下。”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曦:

  既然是责任事故,就一定要问责!

  如果群众对自己的安全已经感到无可奈何,就说明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政府必须以百倍的注意力高度重视,不遗余力地加以解决。

  “安全事故的背后往往是不作为和腐败。”王曦说,“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竟然在非法煤矿上持有股份,成为保护伞;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税收等地方利益,不惜牺牲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既然是责任事故,就一定要问责!”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

  要完善问责制度

  “问责制度应该更加制度化、透明化,贯穿到对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的日常行政管理中。完善问责制度,不仅是惩戒渎职、失职行为,更要让所有官员和企业家们意识到,必须对社会负责、对民众负责,否则将为之付出百倍代价!”

 

  编辑观点: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这是不争的事实。一次次事故后面带着多少泪水和悔恨、无奈和愤怒,没有人算得清。现在的问题存在已久,政府不可谓不重视,企业不可谓不在乎,但是为什么事故还是频繁发生?追根究底还是经济利益的驱使。瞒报、腐败、失职渎职等等行为一再出现,呼唤更有效的监管方式出现。问责制度有用,但是究竟怎么才能发挥高效能,还需要检验和改进。我们共同期盼,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能越来越好。


>>食 品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宫学斌:

  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我国目前尚缺乏这样一种有效的监管体系和机构支撑,结果往往是出了问题急着“救火”。应尽快建立常规机制,确保监管的经常性,变“救火”为“防火”。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振楼:

  建议设立食品随机督查队伍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食品侦探”制度,在质监部门内设立国家食品督查局,以便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食品监督体系,不是定期检查,就是检查之前事先通知,或者让商家主动送检,这种做法难以检出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凤琦:

  食品安全注意细节

  “食品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细节,安全都是一句空话。”食品安全的环节包括田间地头;加强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容器的科学使用和流通环节。

 

  编辑观点:从“吊白块”到“毒大米”,从“大头娃娃”到“结石门”,食品安全所出现的问题一直在挑战公民的认知极限。从来都不能出现在食品中的原料一次次被加入到食品中,并带来严重的后果。从最早的《每周质量报告》披露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到现在的《食品安全法》出台,我们用健康和生命的代价换取了社会的进步,但是这样的代价是惨重的。希望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公布与实施,有关食品安全的细节进一步规范,“餐桌安全”能得到进一步保证。但是,在此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产生某些问题,所以并不是有了法律就能一步到位的,还需要各部门的监管、企业的规范经营以及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药 品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

  应严格要求药品企业执行工艺规范

  最近出现了一些中药注射剂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其根源在于个别企业的质量标准低、原辅材料不稳定、生产工艺落后。“注射剂是直接注入静脉的,但是有的药剂生产工艺居然比创新口服中药还落后。企业对工艺、质量不重视,就是藐视人的生命安全,是对患者最大的不负责,也是对中药注射剂行业的毁牌行为。”

 

  编辑观点:人命关天!药是救人的,不是害人的。建议尽快制定《药品安全法》,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对药品安全来说,一点点的疏微纰漏都可能给患者带来死亡。


>>自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主任辛宝山:

  避险自救培训全民参加 

  在地震等一些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中,暴露出我国公民的避险自救的能力还很低,知识还很欠缺。加大对社会各行业、各年龄段的群体有针对性的救护培训,要坚持若干年的普及工作。由于我国学生群体庞大,自身救护能力弱,眼下首先要从学校师生着手加大培训力度。只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被充分调动起来,坚持若干年后全民的避险自救能力才会整体提高,减少灾害中带来的负担。

 

  编辑观点:一场汶川大地震让很多人意识到自救逃生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交通事故、火灾、踩踏等危险情况出现时,自救技能也非常重要。随着“5·12防灾减灾日”的确立,自救课程进入中小学生课堂,企业单位定期组织自救逃生演习等,将有效避免“在救援与自救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些常识和技巧,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的情况。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等国家在对公民进行自救互救训练时的做法,以提高我国公民的意识和能力。


>>工 伤

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

  解决农民工维权难的现状

  作为首批从农民工中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曾帮助苏州一名受伤的装潢工人要回工资和赔偿金,但企业负责人却说:“要不是看在你是全国人大代表的面子上,我才不会多掏这几千块钱!”由于金额小、成本高、发生频率又高,如何有效维护农民工权益一直是个难题。所以需要:利用和完善已有机制,帮助农民工“零门槛”、低成本、短时间内维护合法权益。

 

  编辑观点:农民工问题日益突出,除了“讨薪难”,工伤、医疗、养老等保险跟不上也是导致其权益受到损害的原因。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温总理提到“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共同期待农民工和普通工人一样获取平等的权益。


>>饮用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市长李强:

  “要还百姓安全饮用水” 

  盐城市把保证百万市民安全饮水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号工程”,制定实施全市饮用水安全工作三年规划,将投入8亿元建设水源和供管设施,“要还百姓安全的饮用水”。将按国家有关标准和操作规程检测供水水质,并健全安全监督的长效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供应到居民家中的自来水水质稳定,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编辑观点:2月20日,因水厂受到挥发酚类化合物污染,江苏盐城市区发生大范围断水,至少有20万居民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卫生的不够重视以及工业生产发展等原因,导致水污染事故不断出现。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吉化爆炸引起的水污染,甚至影响了俄罗斯。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要保证解决48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的情况是,城市的饮用水安全基本能够得到保障,但是对于农村以及靠近工业生产区的居民来说,饮用水安全依旧是问题。工业企业事故或排污导致水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我们期待,饮用水安全的工作能向农村等弱势人群转移。


>>建 筑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

  发展支撑体住宅防止建筑“短命”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至100年。然而现实生活中,国内建筑大多“三四十而夭折”,其原因一是设计、施工存在缺陷,住宅功能、性能差,或缺乏对建筑的后期保养和维修,导致房屋拆除。这种“短命建筑”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所以,要推进住宅工业化生产,发展支撑体住宅,防止建筑“短命”。

 

  编辑观点:前不久就发生了多起在拆除建筑物过程中的垮塌事故,并造成了人员伤亡。此建议是从技术层面上对建筑物安全提出改善,最好能够引起建筑单位、施工企业对建筑安全的重视,大楼不光要漂亮,更要结实环保,还要能抵抗地、火灾等灾害的袭击,把损失和伤亡降到最低。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