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农业科学家,一直在奔走呼吁建设完善一个以国家公益性为主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同时也要关注和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在今年的两会上,黄鸿翔提交了《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建设》的提案。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村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受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科研与生产结合的紧密程度、农民素质、对新技术吸纳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黄鸿翔认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滞后,导致科技供给传输不下去,生产需求反馈不上来,技术成果示范推广缺乏依托。
针对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黄鸿翔建议要作好以下方面工作。首先,明确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定位,理顺管理体制。建议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强调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基本定位,明确其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按照因地制宜、分业设置、综合建设的思路,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并将农产品质量监管等职能纳入其中并切实予以加强。第二,加强条件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建议农业部、教育部等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第三,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经费保障。尽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出台配套规章制度,为新时期农技推广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健全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农技推广投入强度提高到0.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