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股份合作制改革后,江苏连云港东方农村合作银行经受住了经济金融环境急剧变化的严峻考验,适应了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格局。他们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应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定位“民营企业的银行”、“社区市民的银行”、“农民自己的银行”,加快改革步伐,加强内控管理,在推进连云港市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金融生力军作用,驶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
定位——把握“三市场”服务经济
面对城市化进程与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连云港东方农合行根据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定位“民营企业银行、社区市民的银行和农民自己的银行”三个市场,有保有压,用足、用好贷款规模,做好贷款结构调整,建立风险适度的信贷资产组合,形成业务经营与港城经济互动可持续发展。
“我行定位的第一项是民营企业的银行。为了推进港口经济建设,创建‘民营企业的银行’信贷战略品牌,我们改善了信贷服务,以‘大服务、大营销’抢占城区个私企业业务市场,简化信贷手续‘特事特办’,给客户提供‘信贷套餐’式服务,” 东方农合行办公室副主任惠国语向记者介绍,“此外,我们还改进了贷款方式,创新贷款担保方式,试办仓单、仓储、应收账款抵质押等新的贷款方式,与担保公司合作试办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等新业务,培植‘龙头企业’、‘骨干企业’。”
2008年东方农合行累放中小企业贷款19.56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6亿元,为当地很多中小企业解决了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关于如何把握“社区市民的银行”的定位,惠国语表示:“我们将拓展个人零售消费信贷市场作为城区贷款营销的切入点,根据不同层次客户推出了住房、汽车、电脑等高档家用电器、建筑装潢、医疗保健和旅游等消费贷款业务。同时在服务空间、服务种类和服务手段上实施创新,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定向服务、上门服务、金融法律服务等‘信贷套餐’式服务,办好‘信贷超市’,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
农村合作银行“农”字当头,“三农”市场对农合行而言更是重中之重。“农民自己的银行”也是东方农合行的定位之一。该行在加强农业基础、扶持农村发展、加大农民增收上想办法、谋思路,合理安排贷款投放,扩大信贷支农范围,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农业提高综合生产力。
“首先我们树立了‘大农业’观念,坚持‘以城兴农,以城养农’,深度融入区域经济,保持支农本色,积极做好普惠型、结构型、创新型、配套型支农服务,大力支持农户生产和创业,”惠国语说,“同时开展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扶贫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以及各项涉及财政补贴代理发放等支农服务工作。”
紫菜养殖是连云港“蓝色经济”向大海要效益的集中体现,东方农合行投资近8个亿发展紫菜养殖业,养殖户达300多家,紫菜加工企业100多家,在该行支持下连云港成为全国著名紫菜生产基地。
根据连云港经济发展的特色,东方农合行还支持了生猪、肉牛、紫菜、海产品、木材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流通环节的资金需求,以及特色创汇蔬菜业、海淡水育苗养殖加工业、优质林果茶业、规模畜禽养殖加工业、生态观光休闲业等特色高效农业以及循环农业。2008年该行累放“三农”贷款22.1亿元,“三农”贷款21.5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内控——实施“两措施”双管齐下
“防范内部风险一直是金融机构工作的重要部分,为了把好内部关,加强内部风险的防控,我们成立了对账中心和强制休假代班工作组,”东方农合行分管财务副行长汤宜花告诉记者。
去年5月,东方农合行成立了对账中心,对全行的内外账户实行集中对账,实现了账户对账与会计记账分离。他们从基层抽调年轻骨干人员6人,其中3人有主办会计工作经历,3人从内勤岗位调整到对账中心,均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和良好的敬业负责精神,并由会计科副经理专门负责对账中心工作。
对账中心每月对企事业单位存款往来户、贷款、代理中间业务、人行准备金存款、同业存放款项以及系统内往来这六项进行核对,对账过程实行前后台分离,对账岗位和柜面记账岗位分离,网点柜员和经办客户经理不再接触对账单的生成和打印,避免篡改对账单的现象,保证对账制度的落实。
“对账中心在提高对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对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同时,也有效加强了内控管理,避免由于银企账目不一致、资金的非法挪用、记账串户所引发或隐藏的问题,防范了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和案件的发生,” 汤宜花说。
“此前我们还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强制休假代班工作组,”东方农合行财务会计部经理潘向东介绍说,“代班工作小组隶属总行管理,直接对总行负责,具有独立性,总行授权该小组在不告知基层网点的情况下,对柜面业务岗位人员实施强制离岗休假,对代班期间发现的问题严格实施问责制。” 对账中心和强制休假代班工作组的工作,加大了东方农合行防范内部风险的力度,加固了该行的风险防控“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