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让振兴成为主旋律

本刊评论员

  短短几个月,从纺织、钢铁到有色金属,国务院紧锣密鼓地出台了关系中国经济大盘的10个产业振兴规划。近日审议通过的《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因为直接涉及农资行业而受到业内广泛关注。虽然目前公布的只是一份规划纲要,但是透过纲要简练的表述,可以看出,这份振兴规划面对行业发展现实提出了“调整与振兴”并重的重要思路,这种实事求是的战略决策也清晰折射出国家推进农资行业科学发展的坚定理念。

  表面上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增加供给。这与国务院之前出台的化肥行业“国六条”一脉相承。化肥行业,尤其是氮肥、磷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显现,产能的释放意味着供求关系的失衡与市场的震荡,同时,中国农业用肥的复杂性让“多了还是少了”成为一个专家与企业争议不休的话题。哪些地方要上项目,哪些地方要严加控制,哪些品种要加大开发,哪些品种要适当调整,这些成为产业结构与资源配置面对的严峻课题。

  化肥淡储因为涉及到农业用肥安全乃至粮食安全,因而成为《振兴规划》中的重点内容。近几年化肥商业淡储的实践已经表明了这项工作的积极意义,然而对于谁更能胜任“承储者”的重任,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各有说法,不过已经推行的联储将成为有益的探索。“国家储备”何时尘埃落定,目前尚在酝酿,从农业大局看,既然粮食等战略性物资可以国储,化肥作为战略物资的根基之一,国储也应当是情理之中。

  “小氮肥还能坚持多久?”这已经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振兴规划》提出“淘汰落后产能”,已经表明了国家以先进替代落后的坚定目标。“又好又快”的市场经济不相信任何眼泪,加快技术转型与革新,将是多数“落后企业”的唯一出路。

  “振兴”无疑将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词,在全球经济遭遇严重困境的情况下,中国正在满怀信心力求突围。在未来的日子里,加快调整振兴步伐,寻找科学发展道路必将成为农资行业的主旋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