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廊坊市农村信用社一直把中小企业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对象。近年来,该市农信社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在农信社的贷款占比也越来越高。截至今年一月底,该市农信社信贷余额共200亿元,其中共有131亿元被投放到了9800多家中小企业,占总余额的65.5%;2008年,全市农信社累计放款256亿元,其中有181亿元是投放到了中小企业,占投放总量的70.7%。近日,记者就农信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问题采访了河北省农村信用联社廊坊市办事处主任樊鸿武。
记者: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为何廊坊农信社却坚持要把此作为信贷投放的重点?
樊鸿武:这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说,与广大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共创双赢,是农信社的一直以来的意向和愿望。因为,首先,农信社“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应当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而广大的中小企业又是全市经济的主体和主力军,因此,我们必须把支持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其次,从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广大的中小企业是全市经济的主体,也是承载社会就业的主体,更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农民致富的重要促进力量,所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农信社责无旁贷;第三,从农信社自身的发展来说,我们的经营主体在县域和乡镇,除去农户和个体工商户,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因此,与中小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是农信社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客观上说,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农信社有三大优势:一是资金优势,全市农信社超过300亿的存款为支持中小企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二是网点优势,农信社320多个网点为服务中小企业提供了方便;三是农信社在服务广大中小企业方面有着明显的人缘地缘优势。
记者: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廊坊农信社已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樊鸿武:一是建立专门机构。我们在三河、霸州、文安、大城等联社设立了专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客户部。二是加强联系与沟通。例如,举办社企对接等联谊活动,参与各级政府组织的银企对接会等。三是积极开展评级授信。目前,全市农信社已经对2740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评级授信,授信总额达146亿。四是不断加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的信贷产品开发。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的信贷产品有六大系列,如,新型抵(质)押贷款系列、联保贷款系列、按揭贷款系列、复合型贷款系列等。五是实行灵活的利率定价机制。对在信用社入股的社员企业,以及在信用社开设基本账户、存款较多、为信用社的发展贡献较大、经营管理水平较高、诚信记录较好的企业,实行相对优惠的贷款利率。六是努力提高服务效率。七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社团贷款,以满足部分企业的大额信贷需求。八是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跨县域贷款。九是通过拓展抵(质)押物范围等方式,努力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十是针对一些优质客户研究开发了一系列低成本贷款产品。如,最高额抵押贷款、总批分用贷款、分期还本付息贷款等。
记者:今年廊坊农信社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将会有何新举措?
樊鸿武:推出的新措施共有五项:第一,进一步壮大客户经理的队伍和整体素质,提高对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能力和质量。第二,研究本系统的业绩考核机制,使其更加有利于增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有利于调动员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信贷产品创新年”活动。一方面是进一步加大信贷产品开发力度,完善和丰富现有产品,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另一方面,加大专供型信贷产品的开发力度,帮助一些有特殊情况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第四,对全市企业展开一次调查,综合各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诚信记录等情况,进行分类排队,或建档、或授信,为今后的合作奠定基础。第五,帮助受外在因素影响而出现阶段性资金紧张,但自身发展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前景可期、风险可控的中小企业安渡难关,坚决不做“撤梯子”的事情。
深度思考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并非是一项简易工程。樊鸿武认为,纵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单凭农信社一方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部分问题的有效解决尚需社会各界的多方支持和帮助。
其一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虽然农信社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与中小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但二者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了解、理解不足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双方的合作。因此,除农信社自身需要加强宣传和推介外,广大中小企业也需要提高与农信社联系的主动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应当为中小企业和农信社牵线搭桥,把更多的企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农信社。 其二是中小企业贷款抵押难和担保难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除农信社外,企业自身也应积极努力,挖潜力、创条件;各级政府也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财政性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中小企业融资抵押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有效的公益性服务;各行业组织也应充分发挥作用,在会员企业当中牵线搭桥,推动联保贷款。
其三是个别企业信用意识差、借钱积极、还款消极,甚至赖账不还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快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信用信息的社会共享水平,同时,还需要广大企业自觉增强合作的诚信意识。
四是农信社在自身经营上存在成本较高、风险相对大的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就“如何鼓励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问题研究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和不良资产的清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