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2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育牛大乡谁最“牛”


  本报讯  在新疆喀什河南岸的尼勒克县喀拉托别乡,一提起育肥,“阿斯木”的名字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已经成为当地育肥业的一张王牌。

  阿斯木·阿巴斯,一个37岁的维吾尔族青年,从1988年起从事育肥牛羊工作,多年来不断学习育肥技术、积累育肥经验、扩大育肥牛羊规模。2007年,阿斯木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有了建牛羊养殖基地的想法。该乡党委、政府在得知他的想法后,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加强技术指导,2008年阿斯木投资30万元新扩建了1700平方米的育肥牛羊棚圈和600平方米的饲料坑,并从当地农牧民家里陆续收购300头牛、2000只羊,扩大育肥养殖业,在阔克托汗村投资兴建了2600平方米的育肥基地,形成了育肥、销售于一体的育肥产业链。2008年育肥牛2000余头,育肥羊12000只。规模化效应和育肥养殖短、平、快的特点使阿斯木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年纯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成为全乡乃至全县家喻户晓的养殖育肥大户,为实现喀拉托别乡“畜牧富民”战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阿斯木不仅是一名专业的养殖育肥大户,他还是一名优秀的农畜产品购销经纪人。他利用丰富的信息渠道,充分掌握疆内肉禽市场的价格信息、供求信息,并将这些市场信息提供给本乡和邻乡的育肥牛羊小户,帮助他们及时把育肥的牛羊销出去,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同时,他还积极发挥协调作用,逐年增加疆内合作规模,广开销路,让尼勒克县农牧民的牛羊销售到全疆各地。2008年阿斯木投资30万元无息贷款帮助周边农牧民种植玉米、苜蓿草等饲草料并负责收购,既确保了育肥基地的饲草料来源,又解决了周边农牧民的生产资金。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阿斯木始终坚信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回馈社会。阿斯木的养殖基地为60个贫困农牧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每人每个月能领到500至1000元的工资。同时帮助5户贫困户解决了口粮、燃煤及其子女的读书费用。2008年8月25日,他捐款2000元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而且还带头资助家乡建设,2008年9月,他捐赠2万块砖用于喀拉托别乡阔克托汗村清真寺维修改造,带头种植5000棵杨树,占地55亩。提起阿斯木,当地的群众会竖起大拇指说:“亚克西!”或许,模范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它所起到的以点带面产生的社会效应。

  (谢东 田晓娥)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