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制茶传人献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本报记者 薛城 文/图

  普洱贡茶制作技艺传人李兴昌(中)在制茶现场。

  2月2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在京顺利闭幕。为期15天的展会期间,代表茶界参展的三项传统制茶技艺深受观众喜爱,展位前人流如织。观众一边品茶,一边欣赏着制茶技艺讲解,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

  这次传统技艺展由国家13个部委和中国社科院、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自正月十五元宵节开展以来,受到北京市民的热烈欢迎,以至于主办方一度在门口设立临时限流措施。展览由制茶酿造、剪刻画绘、传统医药等9个部分组成,共展出传统技艺13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8项,以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表演为主,结合实物陈列和图文展版,共同展示了我国历史悠久、魅力迷人的传统技艺。

  代表制茶技艺参展的,是福建武夷岩茶(大红袍)、铁观音和云南普洱贡茶制作技艺。其中,大红袍和铁观音以“福建乌龙茶”的名义联合参展。大红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叶启桐告诉记者,“在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大红袍和铁观音是分别申请的。这次以‘福建乌龙茶’的名义联合参展,是因为武夷岩茶是包括台湾在内我国多种乌龙茶的共同起源,以武夷岩茶代言各种乌龙茶的制作技艺符合乌龙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目前,正在以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作为乌龙茶代表,申请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申请完成后,包括台湾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在内的多种乌龙茶,将共享这一全球盛誉。”

  这次展会受到武夷山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武夷山涉茶机构的相关领导也出席了展览活动。为了向观众详细介绍乌龙茶的制作技艺,武夷山市相关机构精心准备,将微缩版的制茶工具搬到现场,小型茶篮、竹筛、竹架、炒锅、焙篓等用具,按照制茶工序展现在观众面前。配合解说人员的现场讲解,让大红袍的制作过程一目了然。

  李兴昌是来自云南宁洱县的普洱贡茶制作技艺第八代传人,他带领自己的徒弟,在现场做起了普洱茶饼,一边蒸茶、压饼、包装,一边沏茶、解说、解惑,忙得不亦乐乎。

  在陶冶烧造展位,记者还发现了造型迥异的茶具,既有小巧精致的紫砂壶,也有边疆少数民族粗旷的大茶罐。工艺师现场制壶,精湛的手艺引得观众啧啧称奇。

  叶启桐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荣誉,是国家和公众对传统技艺的认可。作为继承人,也要不断创新,要在创新中继承,在生产应用中发扬,用生产性方式来保护传统技艺的延续。具体到制茶技艺,就是要渐进创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