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茶工荒,不单是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也不仅仅是春茶这一季。名山的央视招工,也并非危机公关,而是因为长期以来“老大难”问题无法解决,想出的又一个办法。
症结一:春茶采摘期集中
相比其他行业,茶叶采摘时间集中,新茶价格与采摘时机相关性明显是茶业佣工的突出特点。尽管,近年来,早春品种如浙江温州乌牛早等的出现,与龙井、碧螺春等传统名茶拉开了时间差,然而,从3月开始,全国大部分茶区进入采茶期的情况并没有改变。春茶采摘持续时间4个月,工作季节性明显,在长期稳定地留有采茶工上产生了难度。
症结二:茶园面积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茶园面积增长了26万公顷,自2006年至今,茶园面积增长近20万公顷,不断扩大的茶园始终没有足够的采茶工补给。以雅安为例,自2005年以来,雅安每年新增茶园超过4万亩,也就是说,每年有将近4万人的新增采茶工缺口。
症结三:茶业附加值增长迟缓
物价涨了,茶价不涨,这是茶商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从业者的生活成本提高,所需的酬劳理应提高,然而,同时上涨的还有农资价格、租用厂房价格等等。茶业附加值的提高跟不上去,利润空间狭小,分配到佣工上的酬劳自然比不上其他附加值增长快的产业,因此,导致熟练采茶工的大量流失。
措施一:政府“托管”茶工
由茶乡政府牵头,统一招工,统一培训,统一管理采茶工的方式,是众多茶农茶场的心愿,2008年,苏南茶场为此多次请愿,呼吁政府“托管”茶工早日实现。由于自主招工,费用高,难找渠道,委托“工头”,诚信又难保,因此茶场希望地方政府主持托管。然而,“托管”进程卡在哪?茶乡政府称难在执行。
措施二:推广采茶机
解决人工短缺问题的最好办法,似乎就是机械化,提高采茶的科技水平。然而,早春茶,往往是名优茶中嫩芽含量最高的一期茶,机采的难度可想而知。不仅如此,从市场需求反溯,批发采购商都会从芽叶切口判断是否机采茶来评定价钱。因此,机采早春茶难度最大,佣工荒也高度集中在早春时期,二者矛盾似乎不可调和。
浙江新昌,是近年倡导机采名优茶的先锋,为推动茶业产业化进程,曾尝试通过调整名优茶的评定标准来提高名优茶的机采率。然而,此举在业内始终存有争议。2008年,新昌科技局推出“便携式名茶采茶机”招标,以缓解茶工荒。而这一措施也因名优茶机采的争议无法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