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2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信誉是我的脊梁”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粤西农资经营部总经理黎水清
本报记者 吴江

  黎水清是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封开县的总代理,旗下发展的网点近180个。黎水清做了十几年农资经营,他用自己的良好信誉,悉心守望着封开这片土地。他对农资市场的独特认识,使减亏成为2008年不难奢望的事。

  很多商人都有自己的生意经,黎水清认为,信誉是做生意最基本的准则,做农资行业经营更是如此。一个农资人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良好的商业信誉。“对于我来说,信誉是脊梁。对厂家、经销商或者农民来说,信誉都是最重要的。”好产品与好信誉更可以相得益彰,建立信誉靠的是好产品,好品牌也可以帮助农资人维护自己的商业信誉。黎水清和深圳芭田公司共同合作了12年,他最大的不惑就是对“芭田”产品的质量和肥料的效果绝对信得过。“只有做芭田这样质量可靠的肥料,才能保证自己的商业信誉。”这是黎水清经营农资的根基,也是他立足行业的根本。

  “我们这里的农民使用芭田已经有12年的历史,芭田的品牌在我们封开县已经深入民心。只要说到芭田这个品牌,就没有人怀疑芭田的产品品质。”黎水清在平淡的叙述中,不经意间再次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很多地区,芭田品牌具有了一种“公信力”,选择芭田已经成为农民的共识。在最早引起进口复合肥的南方地区,特别是广东区域,芭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进口复合肥的市场份额。这种日渐清晰的悬殊差距,恐怕连农民也感受不出来究竟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正是有了“芭田”这个好品牌做后盾,黎水清才能够在市场中做到游刃有余。

  黎水清做农资的时间并不短,十几年的鏖战,在他身上积淀了很多商人的优良特质,也练就了一种独特的市场分析能力。对于2008年的化肥市场,他更保留了一份清醒。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每个行业影响都很大,农资市场也不例外。由于天气原因加上经济大环境,农民的用肥需求持续走低,粮食价格下跌使一部分农民失去了种粮积极性。大势已是如此,地处粤西的封开县更有其特殊性。封开县地处山区,基本上都是水稻,经济作物大部分也只是果树。农作物品种单一使肥料需求的季节性也很强,此外,去年10月份以来粤西地区的降雨量偏低,一时还难以改变的“靠天吃饭”,导致农民施肥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些不利因素都阻碍了市场的提早启动,农资行情更令人担忧。

  “往年10月份以后的尿素、碳铵、复合肥等肥料价格涨势平缓,都是10元/吨、20元/吨地向上走,2008年不同,简直像‘跳楼’,各种肥料价格都在大幅度下跌。”黎水清分析说:“这种情况造成农资人在两方面的损失不可避免。一是经销商的成交量小,很多人都没做生意,损失达50%以上。另外,前期肥料涨价,经销商进货多导致的后期库货量大,让农资行业雪上加霜。”对此,很多农资人十分悲观。但是,黎水清不这么看。

  黎水清认为,农资市场有波动十分正常,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合理应对才是最重要的。“上半年5天一个价格、10天一个行情,变动得不正常。其原因是炒作因素过大,其结果是价格的泡沫成分更多。”制定各种应对策略的依据则是各自市场的特点。“我们这个地方经济作物比较单一,用肥的季节性也很强,造成用肥时间有临界期。一般下半年从7月份开始用肥,到9月份以后用肥量就小了。”根据这个情况,黎水清从 7月份以后就开始减少大量采购进肥,而是以销定进,规避风险。

  与其说黎水清亏损少是由于他清醒的头脑,不如说他更具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如何看待特殊市场,这是个心态问题。”黎水清认为,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2008年农资行情不好,要看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大家在谈论2008年市场的时候,都以2006年作为参照对比,既不科学也不客观。“2006年什么肥都涨价。经销商和农民都是买涨不买跌,越看涨、进的货越多,同样囤积的货就多。”他和“芭田”的想法一样:这样的年头需要下真功夫,特别是要让农民看到肥效更好、更加货真价实的肥料。

  思想决定方向。对市场的客观分析,决定了黎水清的努力方向。为了配合“芭田”针对今年市场推出的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芭田1+1”,黎水清和“芭田”的大区经理和区域经理一道,对市场下足了功夫。“我们做了大量的市场开发工作,包括加强区域市场宣传,通过见面会、推介会、与农民面对面等多种宣传形式,将芭田1+1介绍给经销商和农民,展示芭田1+1的肥料效果。”黎水清认为,这是“芭田”经过多年时间、投入了巨大资金和精力研发的高新产品,对“芭田1+1”这个产品非常看好。特别是农民经过多年的实践感受的芭田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一定能在这个特殊之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与“生”俱来的优良特性,可以使芭田1+1在市场拓展中减少很多阻力,对此他非常有信心。

  时下正是封开县的果树用肥季节,这几天黎水清很忙。虽然今年行情不好,进货量也比往年少很多,但是进入1月份黎水清一下子销售出几百吨肥料,其中,“芭田1+1”占到了销售量的1/3左右。“卖出去的芭田1+1,就表明农民已经接受了。”黎水清的语气中透露出的那份坚定和执著就是最好的证明。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