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起,连续三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问题,明确提出“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
为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相对紧缺、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落后状况,针对农业科技工作和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问题,国家于2007年底起分两批启动了水稻、小麦、茶叶等50个涵盖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并连续5年给予稳定的中央财政支持,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9.675亿元。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和综合试验站两个层次构成,有相当高的入选门槛。安溪八马茶业凭借自己的实力,依靠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标杆企业。
经严格遴选,八马茶业成为参建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企业代表。作为企业,八马茶业缘何能担当起如此重大的科研任务呢?作为茶叶主产区的福建,将要解决哪些茶产业技术难题呢?科技创新,对于提升茶产业有着哪些意义?
我们认为,有5个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关注。
一、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必须有经济和技术人才的实力
在科技方面,八马茶业有着雄厚的背景。在全国,八马掌控了茶园基地8万亩,其中福建省5万亩,涉及茶农8000多户;在安溪有大型现代茶叶加工厂两座,每年可加工6000吨乌龙茶;外销占全国1/6,安溪70%;内销门店350家,居全国第二;技术力量雄厚,中、高级以上职称资格20多人,主要由来自茶叶、食品、计算机、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组成。
八马茶业副总经理、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泉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技术带头人林荣溪为高级农艺师,还是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乌龙茶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制定成员,大学茶叶专业毕业后,从事茶叶技术和管理20多年,曾参与的国家948重大项目“国际通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技术体系引进与建立”2007年度获农业部首届中华农业科技奖。作为该项目主要实施者和完成人,他也因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受到表彰。
此外,企业在技术方面也享有较多荣誉和相当资质。因八马茶业有较好的硬件和软件,是茶叶界迄今为止取得认证最多的企业,在业界率先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0环境体系、HACCP体系、GAP体系认证。要通过环境体系认证,企业必须具备很优的硬环境,比如要求厂区噪音不得超过55分贝,几乎为静音状态,而八马的车间做到高度除尘和消音,其清洁化水平为亚洲一流,从而通过了严苛的评审。公司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管理跟踪体系,2007年被评为全国乌龙茶出口推荐企业,是福建省首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茶叶企业。八马茶业“乌龙茶自动化高清洁精制生产线”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还有5个新型专利正在申请中。
科技要创新,关键是人才。从全国众多的茶叶企业的现状及发展潜力来看,最缺乏的就是专业科技人才。表面上看,不少企业抱怨招不到、最急需的是营销人才,其实从深层次上来说,最缺乏的是专业科技人才。有的企业舍不得重金引进人才,不愿意投资金搞基地,只追求“短、平、快”眼前利益,因而发展的后劲就不足。
二、国家的重要科研项目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社会效益:八马承担农业部唯一948项目乌龙茶GAP示范基地,该示范基地带动和辐射了安溪县5万亩茶园、帮助1万多户茶农年增收2500万元以上;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福建泉州湾——武夷山星火产业带乌龙茶绿色种植与加工示范”,该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福建省乌龙茶实现绿色产业化,提高了福建乌龙茶可持续发展能力;承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培训了大批茶农科学种茶,推进了循环农业的进程,实现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承担“茶叶食品安全关键监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解决了茶叶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了茶叶质量安全;承担“绿色食品乌龙茶规模生产加工配套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大大提高了乌龙茶生产效率,为解决越来越突出的人工荒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企业效益:八马至今无质量不合格事故,每年200多批出口日本,批批通过日本严苛的肯定列表制度中的276项农残检测,2008年出口逆势上扬增长20%,内销翻了一番;“喝八马的茶安全放心”,提升了品牌美誉度。
我国的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茶业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市场销售,轻基地建设的现象,个别茶农和企业甚至为了提高产量,滥用化肥和农药,有的地方过度开发,毁林种茶,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影响到茶叶的安全质量,如不采取措施,将给茶产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林茗 沈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