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2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号文件”护航茶农增收路

本报记者 薛城

  正值春耕时节,各茶产区一片火热景象,“一号文件”的作用不容小觑。有“一号文件”保驾护航,茶农心里也着实安稳不少。

  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自2004年以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第六年将“一号文件”主题定位在“三农”事业上,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三农”“一号文件”。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依然将“一号文件”的主题定位在“三农”,关注之情更显深切。

  最近几年,中国茶叶产量屡创新高,茶农收入也不断增加。但是,在部分地区,有些茶农的收入增长幅度仍然不高,甚至出现了茶农弃采、弃田务工的现象。促进茶业稳定发展,保证茶农持续增收,已经成为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广大茶农带来了新年的喜气。

  与此前连续5年的“三农”“一号文件”不同,今年的“一号文件”还首次明确提到了茶和茶产业,提出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推进“茶叶”等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

  “一号文件”对茶叶的关注,增强了地方政府对茶叶的关注热情。在各地随后出台的当地“一号”文件中,不少地方“一号文件”就专门提到了促进茶叶经济发展。如四川省近日出台省“一号”文件,提出实施“现代农业推进工程”,重点发展包括茶叶在内的五大优势特色种植业。“强化农产品营销”,尽快在茶叶等五类农副产品方面创出一批中国名牌和世界品牌。

  相信,在更多茶乡政府随后出台的文件中,也会提到促进茶叶经济发展的措施。按照中央精神,各地将茶叶列入经济作物类别管理,促进其发展,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应用。茶乡政府在贯彻2009年“一号文件”的同时,还可以大胆尝试,再行一步,有针对性地创新茶政策。

  例如,“一号文件”中提到的一些与大田作物、宏观层面相关的政策,也可以延展到茶叶生产领域。“一号文件”提到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的同时,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但没有提高茶叶补贴。茶乡政府可以大胆探索,将补贴对象扩展到茶叶种植和采茶、制茶机械。

  茶乡政府,还可以成立针对茶叶种植的政策性投资公司和产业发展基金,甚至茶叶种植农业保险。农业信贷政策方面,还可以出台专门法规,开展茶叶生产设备、茶园、茶叶商标、制茶专利权等抵押贷款。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一号文件”提到建立健全农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上,茶园的流转或将成为流行现象。为了保护茶农的利益,地方政府要规范流转服务组织,为茶农提供法规咨询、价格评估等服务。

  只要创新性地贯彻“一号文件”,就能贴近当地茶叶生产,让茶农切身体会到中央的关怀。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