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2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黄淮海麦区要对症下药抗旱保苗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

  入冬以来黄淮海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少,加上寒潮,部分麦田出现了明显的干土层。如此旱寒交加的状况,对于本区冬小麦保苗和安全越冬都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其中河南省又是第一产麦大省。该区历来是我国干旱出现频繁的地区,确定抗旱措施对冬小麦的越冬有重要的作用。入冬以来本区内大部分农田遭遇多年未遇的旱情,全区气温也存在偏冷的特点。据前期实地考察表明,当前麦田的旱情与墒情可以分成三大类不同的状况。因此,在田间管理上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特征加以区别。首先要对旱情的成因和不同地区旱情的表现特征作实地调查和全面分析,在总结农民抗旱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那种提到抗旱唯有浇水的办法,并不符合各地实际情况,也不一定收到预期效果。为了对症下药,列举以下三种不同旱情分析如下:

  一、北部地区麦田。处于有稳定冻土层地带,麦苗越冬有明显的休眠期。如果麦田干土层大部分不超过2厘米厚,不少麦田都灌过冻水。对此,即使没有灌冻水的麦田,也不必急于浇水。如果目前就浇水,冻土层厚,水难以下渗,会在地表结冰,对麦苗反而不利。北部麦田要在立春以后表土化冻时期,及时进行顶凌耙地,切断上行水毛管作用,防止麦田跑墒;同时结合施返青肥和浇灌返青水促进麦苗返青,争取早分蘖,成穗率高,可为丰产打下基础。

  二、南部地区麦田。包括豫东南.苏北和皖北等地,这里的麦田无稳定冻土层,麦苗没有明显的休眠期。12月中下旬冬至前后,曾经的寒流和降温使麦苗受冻暂时停止生长,叶片发黄和发红,部分麦田因旱寒交加而发生死苗问题。但对死苗原因要仔细具体分析,有的麦田出现死苗的重要原因是,播麦时整地质量差,基础没有打好。不论是平原地区的稻茬麦还是岗地坡地麦,都采用撒播方式种麦,播种后不覆土或少覆土,造成小麦分蘖节离地表浅,地面干湿交替频繁,分蘖节容易受旱受冻。如再遭遇寒潮,就进一步造成死苗。当前这里最需要的措施是因地制宜取材盖暖被,如施有机肥;施普通过磷酸钙肥、草木灰肥等;也可采用压麦提墒,或采用浅层耕耙促根下扎,在麦苗复壮后及时灌溉并配合适量氮肥的施用,将使麦苗生长步入正常。但是,来年播麦时,切忌再采用落后的撒播方式。

  三、中部和南部地区一部分干土层较厚的麦田。干土层达到5厘米以上,由于麦苗根系扎在较厚的干土层中,受到风抽和寒潮的影响,发生了死苗。有的麦田播种时雨水大,表层湿土结成硬壳,而地表以下很虚,造成地中茎很长而分蘖节很浅。特别有的麦田,大量的秸秆还田,而切碎和压实土壤的操作技术不到位,于是在麦田中留下了很多粗秸秆的支架,使耕层土壤虚而不实,漏风跑墒,既旱又寒,麦根难以存活,已有较重的死苗现象。应该尽快采取压麦措施,既保墒又促根;有必要有条件的地方,及时采取喷灌或适量地面灌溉,同时辅助以施磷钾肥和少量铵态氮肥,春季到来后,还有壮根发苗的可能。

  总之,面对当前部分麦田已出现的旱情,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压麦和耕耙等耕作措施给农田提墒、保墒和蓄墒并选择适当灌溉,同时,配合和重视磷钾肥的施用等综合措施。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